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龙散

黄龙散

《鸡峰》卷十九:黄龙散

药方名称黄龙散

处方木通1两,瞿麦1两,大黄半两,陈橘皮1分,槟榔4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水气,服青龙丹后至第5日水道涩滞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3钱,用汤使3盏,同煎至8分,和滓热服。

摘录《鸡峰》卷十九

景岳全书》卷六十二引钱氏方:黄龙散

药方名称黄龙散

别名黄龙汤

处方柴胡5钱,赤芍药3钱,黄芩(炒)2钱,甘草(炙)2钱。

功能主治小儿发热不退,或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黄龙汤(原书卷五十五引钱氏方)。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二引钱氏方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圆端效方》:黄龙散

药方名称黄龙散

处方黄柏1两,龙骨1两,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湿疳疮癣,黄汁浸淫,色如香瓣。

用法用量好油调,扫疮;或干贴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圆端效方》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黄龙散

药方名称黄龙散

处方销金银锅下黄龙灰(细研)1两,麝香(研)1分,银末小豆大,蟾蜍1枚(一半烧灰,一半炙干捣末)。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虫蚀唇口鼻。

用法用量于虫蚀处疮上敷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鸡峰》卷十:黄龙散

药方名称黄龙散

处方鲫鱼1头(大者,不去皮鳞,只去肠肚),荜茇1分,木香1分,黄连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纳鱼腹中,以数重湿纸裹,入煻灰火内烧熟,取去皮骨后焙干,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毒脓毒下血,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

《回春》卷七:黄龙散

药方名称黄龙散

处方枯矾、龙骨(煨)、黄丹(水飞)、胭脂(烧灰)、麝香(少许)、海螵蛸(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困沐浴,水入耳中,水湿停留,搏于血气,酝酿成脓耳。

用法用量先将纸条拭干脓水,后以药掺入。

注意勿令入风。

摘录《回春》卷七

外科大成》卷四:黄龙散

药方名称黄龙散

处方枯矾7钱,松香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缺唇,自刎血流如注者。

用法用量本方为原书同卷“二龙散”之第二方。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麻科活人》卷四:黄龙散

药方名称黄龙散

处方牡黄牛屎尖(煅)、冰片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牙疳。

用法用量方中牡黄牛屎尖用量原缺。

摘录《麻科活人》卷四

喉舌备要秘旨》:黄龙散

药方名称黄龙散

处方草乌2两,姜黄2两,南星1两,赤芍1两,肉桂5钱(去皮)。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喉舌阴症。

用法用量调黄酒敷患处。

摘录喉舌备要秘旨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聚宝方》:黄龙散

药方名称黄龙散

处方龙实(龙骨中有之,深黄或淡黄,土褐色,紧探人舌者是)1钱,白矾1钱,蜗牛壳1钱,南粉1钱,牛黄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齿龈疳虫,有窍子不合者。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窍子内,时时用之。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聚宝方》

猜你喜欢

  • 加味瓜蒌汤

    药方名称加味瓜蒌汤处方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 精制冠心颗粒

    药方名称精制冠心颗粒处方丹参456g赤芍228g川芎228g红花228g降香152g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微苦。炮制上五味,除红花外,其余丹参等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

  • 参脂四物汤

    药方名称参脂四物汤处方四物汤加人参2钱,五灵脂(微焙,研未,酒飞过,去砂)2钱。功能主治补心软坚,散瘀通脉,和血养阴,止心腹血气绞痛,除冲任痼冷沉寒。主冲脉虚寒,经止不行,冷气上抢心胸,心腹疼痛不止。

  • 甘芍附子汤

    药方名称甘芍附子汤处方甘草、白芍、附子。功能主治汗出过多,阳虚营竭。摘录《医级》卷七

  • 君子丸

    药方名称君子丸处方厚朴(去粗皮,姜制)半两,甘草(炙)半两,青黛半两,诃子(炒,去核取皮用,半生半熟)半两,陈皮1分(去白),使君子(去壳)1两(面裹煨熟),白芜荑(去扇)3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 沉香天麻煎

    药方名称沉香天麻煎处方五灵脂4两,赤小豆4两,附子4两,白术4两,天麻2两,玄参1两,干蝎(去毒)1两,羌活1两,防风1两,地榆1两,沉香1两(酒1升,煎成膏)。制法上药以沉香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光明燥眼药

    药方名称光明燥眼药处方制甘石1两,地栗粉5钱,梅冰片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风热上炎,目红肿痛,畏光羞明,翳膜遮睛,迎风流泪,视物昏花,一切新久目疾。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早晚点于眼角,合眼静坐半小时

  • 定金汤

    药方名称定金汤处方绵黄耆、人参、炒术、当归、白芍药、生地黄、白茯苓、甘草、白芷、防风、荆芥、升麻。功能主治臭痘黑烂成窝,元气亏损者。用法用量加芫荽1握,白银1块,灯心20茎,同煎服。摘录《准绳·幼科》

  • 橘皮甘草汤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三:橘皮甘草汤药方名称橘皮甘草汤处方甘草1两,升麻半两,生姜3两,橘皮2两。功能主治伤寒呕哕不止,病源伏热在胃,令人胸满则逆,气逆则哕。若大下后,胃气虚,亦可致哕。用

  • 黄耆建中汤

    《金匮要略》卷上:黄耆建中汤药方名称黄耆建中汤别名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处方黄耆4.5克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 芍药18克生姜9克 胶饴30克功能主治温中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