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痧药

痧药

药方名称痧药

处方丁香21g苍术110g天麻126g麻黄126g大黄210g甘草84g冰片0.5g麝香10.5g蟾酥(制)63g雄黄126g朱砂126g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光亮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深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甘、苦,有麻舌感。

炮制上十一味,除麝香蟾酥冰片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丁香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蟾酥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朱砂除外)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包衣,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祛暑解毒,辟秽开窍。用于夏令贪凉饮冷,猝然闷乱烦燥,腹痛吐泻,牙关紧闭,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丸,一日1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外用,研细吹鼻取嚏。

注意按规定用量服用,不宜多服;孕妇禁用。

规格每33丸重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莱子丸

    药方名称莱子丸处方杏仁(去皮尖)半两,萝卜子半两。制法上为末,粥为丸。功能主治痰嗽。风痰咳喘,或吐脓血,并老人痰喘。用法用量《惠直堂方》本方用法:共捣烂,加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清汤送下。摘录

  • 参贝六贤散

    药方名称参贝六贤散处方制半夏4两,玄参3两,甘草3两,姜制南星2两,青盐10两,陈皮1斤(去白,略煎去辣味)。制法6味以好泉水同煮,候干晒燥,为细末。以西洋参2两,川贝母(去心)2两,蛤壳(煅,飞)6

  • 乳香应痛丸

    药方名称乳香应痛丸处方龙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晒干)135克蜈蚣6条(去尾针,以薄荷叶裹,煨熟)赤小豆(生用)虎骨(酥炙焦)各180克 臼僵蚕(炒去丝、嘴)草乌头(炮,去皮、尖)各360

  • 人参木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木香散药方名称人参木香散处方木香(不见火)、青皮(不去白),各三斤;姜黄、麦蘖(去土.炒),各五斤;甘草(炒)十一斤,蓬莪(刷洗)四斤,盐(炒)十一斤。炮制上为

  •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处方泡参3钱,云苓3钱,白术3钱,木香2钱,砂仁1钱,秦归2钱,川芎1钱半,陈皮1钱,半夏3钱。功能主治扶脾祛痰。主因脾虚挟痰所致的月经量少,色淡而粘,平日白带多,口淡,苔白腻

  • 快透散

    药方名称快透散处方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炙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痘出不快。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煎。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 杜蘅丸

    《圣惠》卷七十:杜蘅丸药方名称杜蘅丸处方杜蘅1两,防风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薇2分,牛膝2分(去苗),半夏2分(汤洗7遍去滑,微炒),沙参3分(去芦头),秦艽3分(去

  • 归血凉荣汤

    药方名称归血凉荣汤处方丹皮、地黄、芍药(炒)、麦冬(去心)、蒲黄、甘草、黄芩(炒)、茅根。功能主治吐血、衄血、咯血、郁血。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服;滓再煎服。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 甘桔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一:甘桔汤药方名称甘桔汤处方甘草桔梗麦门冬各30克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养阴排脓。治胃痈,痰气上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一《保命歌括》卷十七:甘桔汤药方名称甘桔汤处方桔

  • 枳桔栀豉汤

    药方名称枳桔栀豉汤处方生枳壳3~5克 焦山栀6~9克 苏薄荷2.4~3克 苦桔梗3~4.5克淡豆豉6~9克 青连翘6~9克 青子芩3~4.5克 生甘草1.2~1.8克 西茵陈6~9克贯众6~9克 鲜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