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泽泻汤

泽泻汤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

药方名称泽泻汤

处方泽泻15克白术6克

功能主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

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泽泻汤

药方名称泽泻汤

别名泄热泽泻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泽泻半夏柴胡生姜各9克地骨皮15克石膏24克竹叶15克 莼心15克茯苓人参各6克甘草桂心各3克

制法上药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通脉泻热。治上焦有热,食后出汗,面、背、身中皆热,名日漏气。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3.6升,分五次服(一云水6升煮取1.8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泽泻汤

药方名称泽泻汤

处方泽泻升麻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决明子(微炒)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实(去瓤,麸炒)芍药各30克栀子人参茯苓(去黑皮)黄柏(去粗皮)细辛(去苗叶)白术各15克柴胡(去苗)120克桑根白皮(锉,炙)60克青葙子30克

制法上药十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肝热目赤,视物不清,积年青盲,视不见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后、临卧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泽泻汤

药方名称泽泻汤

处方泽泻45克 熟干地黄(焙)60克五味子丹参玄参防风(去叉)桂(去粗皮)人参当归(切,焙)各45克 白茯苓(去黑皮)石斛(去根)地骨皮各60克磁石(煅,醋淬七遍)90克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甘草(炙)黄耆(锉)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各45克

功能主治治肾间有水,耳聋、经年不愈。

用法用量上药十七味,粗捣筛。每服30克,先以水600毫升,加羊肾1只,煮取汁200毫升,去羊肾下药,入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3枚(去核),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王乐善方:泽泻汤

药方名称泽泻汤

处方泽泻40克,白术20克。

功能主治蠲饮利湿。主素有痰饮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所致。(美尼尔氏综合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王乐善方

猜你喜欢

  • 黄耆五味散

    药方名称黄耆五味散处方黄耆6两,赤石脂8两,厚朴5两(炙),干姜2两,艾叶(炙)2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痢疾。脓血相和食不甚稀,每出脓血与食相兼,腹亦小痛。用法用量初服1方寸匕,以饮送下,每日2次。

  • 三消散

    药方名称三消散处方朴消焰消大黄桅子(炒黑色)寒水石南星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痈疡诸疮,赤肿焮痛者。用法用量用生地黄汁调涂贴;或用芙蓉叶汁调敷亦可。摘录《医学正传》卷六三引《疮疡集》

  • 钩藤子芩汤

    药方名称钩藤子芩汤处方钩藤3分,黄芩3分,沙参3分,知母(焙)1两,升麻1两,犀角(镑)1两,蚱蝉2枚(炙,去翅头足),蛇蜕皮3寸(炙),柴胡(去苗)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术半两。制法上为粗末。

  • 固本复元汤

    药方名称固本复元汤处方黄芪15克,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黄精15克,海藻12克,玄参15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软坚。主气虚血滞,瘀痰阻络。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赵益

  • 椿花散

    药方名称椿花散处方臭橘、鸡冠花、椿花各等分。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药末2两,水3升,煎5-7沸,乘热淋渫。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 建脾膏

    药方名称建脾膏处方丁香1两,藿香(去土)1两,人参(去芦)1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膏。功能主治小儿霍乱吐泻。用法用量每用鸡头子大,粟米饮化服,不拘时候。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 黄药子散

    《袖珍》卷三引《经验方》:黄药子散药方名称黄药子散处方黄连5钱,玄参5钱,赤芍药5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奶癣疮经年不愈。用法用量随多少入轻粉少许,嚼芝麻取汁调,先煎韭菜汤温洗令净,以药敷之。摘录《

  • 参姜汤

    药方名称参姜汤处方人参(另炖,冲药服)1钱,白芍(酒炒)1钱,淮山药1钱,当归身2钱,干姜(炮)5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子宫脱出。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 换痘丹

    药方名称换痘丹处方犀角5钱,朱砂1钱5分,红梅瓣(落地针取,阴干)5分,雄黄5分,滑石1钱2分,霜打丝瓜(焙)1钱5分,射干3分。制法上为未,麻黄汁为丸。功能主治痘初出,势危急者。用法用量周岁5分,1

  • 栝楼根羹

    药方名称栝楼根羹处方栝楼根半斤,冬瓜半斤。功能主治消渴口干,心神烦躁。用法用量上切作小片子,以豉汁中煮作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