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沉香荜澄茄散

沉香荜澄茄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沉香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沉香荜澄茄散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四两,沉香荜澄茄葫芦巴(微炒)、肉桂(去粗皮)、茴香(舶上者.微炒)、补骨脂(微炒)、巴戟天(去心)、木香、川楝(炮.去核),各一两;川乌(炮.去皮.脐)半两,桃仁(去皮.尖.麸炒)二两。

炮制上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脏腑自利,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盐末少许,煎八分,去滓,稍热服之。如盲肠、小肠一切气痛,服之有效,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方》卷二:沉香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沉香荜澄茄散

别名荜澄茄散(《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三)。

处方荜澄茄沉香胡芦巴(微炒)舶上茴香(微炒)破故纸(微炒)官桂(去皮)川苦楝子(炮,捶破,去核用肉)木香紫巴戟(穿心者)各30克桃仁(面炒,去皮,尖)60克川乌头15克(炮,去皮、脐)黑附子(炮制,去皮、脐)120克

制法上十二味,同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肾阳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大便泻利,小便滑数,并治膀胱、小肠一切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盐少许,同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博济方》卷二

《博济》卷二:沉香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沉香荜澄茄散

别名荜澄茄

处方荜澄茄1两,沉香1两,葫芦巴(微炒)1两,破故纸(微炒)1两,官桂(去皮)1两,舶上茴香(微炒)1两,川苦楝子(炮,捶破,去核用肉)1两,木香1两,紫巴戟(穿心者)1两,黑附子(炮制,去皮脐)4两,桃仁(面炒,去皮尖)2两,川乌头半两(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脏腑自利,小便滑数及盲肠小肠一切气痛。

用法用量荜澄茄散(《证治要决类方》卷三)。本方改为丸剂,名“沉香荜澄茄丸”,(见《御药院方》)。

摘录《博济》卷二

猜你喜欢

  • 补血丸

    《傅青主男科》:补血丸药方名称补血丸处方熟地8两,白芍8两,当归4两,山萸4两,麦冬3两,五味子1两,砂仁5钱,生枣仁1两,白芥子1两,肉桂5钱。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血分之劳,左手脉大。用法用量晚服

  • 服天门冬方

    药方名称服天门冬方处方天门冬(晒干)。制法上药捣下筛。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愈百病,白发变黑,齿落复生,延年益命。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羸瘦,偏枯不遂,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疾,重者周身脓

  • 吹喉化腐丹

    药方名称吹喉化腐丹处方煅月石、煅中白、西瓜霜、飞明雄、天竺黄、真尖黄、大濂珠、三梅片、飞朱砂。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喉痧。用法用量原书治上症,内服清凉解毒汤,外用本方吹喉。摘录《喉科家训》卷四

  • 固本还睛丸

    药方名称固本还睛丸别名夜光丸处方天门冬(去皮心,酒浸1宿,另杵如泥)3两,麦门冬(去心,焙干)3两,生地黄(酒浸,焙,勿犯铁)3两,熟地黄(酒洗净,用瓷器蒸,勿犯铁)3两,人参1两5钱,白茯苓1两5钱

  • 呼脓膏

    药方名称呼脓膏处方蓖麻子100粒,大风子白肉100粒。制法上捣千杵,加松香,再捣成膏。功能主治风癞。用法用量加乳香、没药、血竭、车米、麝香各少许贴之。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 黄柏竹沥膏

    药方名称黄柏竹沥膏处方苦竹1截(入黄柏皮,塞竹内,令柏满)。制法上用砖对立,置竹子上,两头安净器,以火于下烧,候滴沥尽,收之。功能主治远年障翳。用法用量以钗股点入眼中。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三引《

  • 调胃黄连解毒汤

    药方名称调胃黄连解毒汤处方黄连2钱,广陈皮3钱,焦白术2钱,滑石3钱,酒黄芩3钱,粉葛根3钱,栀子3钱,黄柏3钱,木通3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伤寒隐疹后,内热过盛,脉象洪数或细数,不思饮食者。用法用量

  • 黑癣药

    药方名称黑癣药处方青葱、杏仁、松香。功能主治湿毒眼癣,满面脓窠。用法用量松香、杏仁等分研,大管青葱将2味装满,入陈菜油内浸透,烧,研细。临用麻油调,或凤凰油调。摘录《银海指南》卷三

  • 朴附汤

    药方名称朴附汤处方大附子1枚(生用,去皮,碎如骰子块大小,用生姜自然汁浸,炒干)川朴(去皮,与附子等分,碎如骰子块大小,用生姜自然汁三浸三炒)制法上药为散。功能主治治久发寒疟,心腹膨胀,不喜饮食,脉来

  • 参归降子汤

    药方名称参归降子汤处方当归、人参、川芎、牛膝、红花、柞木枝。功能主治调气活血,开交骨。主临产交骨不开,儿到产门,竟不能下者。摘录《顾氏医经》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