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地仙丹

地仙丹

《朱氏集验方》卷一引南康刘立之方:地仙丹

药方名称地仙丹

处方钱子、地龙(炒,去土)、五灵脂(去石)、天台乌药白胶香(别研)、威灵仙(去芦,洗)、木瓜(去瓤)、赤小豆(炒)、黑豆(生,去皮)、天仙藤(洗)、淮乌(炮,去皮)、五加皮(洗)、木鳖子(去壳油)、苍术(米泔水浸1宿,削去皮,锉,炒)、椒红(去目并合者,炒出汗,盏盖地出汗取红)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阳证脚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汤、盐酒任意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引南康刘立之方

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保寿堂方》:地仙丹

药方名称地仙丹

别名秘传地仙丹

处方天精草(春采枸杞叶)、长生草(夏采枸杞花)、枸杞子(秋采)、地骨皮(冬采枸杞根)。

制法并阴干,用无灰酒浸1夜,晒露49昼夜,取日精月华气,待干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除邪热,明目,轻身。主

用法用量秘传地仙丹(《良朋汇集》卷三)。

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保寿堂方》

方出《圣惠》卷四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地仙丹

药方名称地仙丹

处方远志1升(去心),白茯苓1斤,熟干地黄1斤,地骨皮1斤,麦门冬1斤半(去心,焙),苣胜1斤(蒸,晒干,去皮)。

制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发黑,延年,久服貌如童子,齿落重生,行如奔马,夜视有光。主

用法用量每服40丸,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注意忌生葱、大蒜、萝卜等。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五十

猜你喜欢

  • 淡豉散

    药方名称淡豉散处方淡豉1两(炒黑焦干),绛矾1两,腻粉2钱。制法上2味为末,入腻粉研匀。功能主治小儿头疮。用法用量先以桑柴灰淋汁热洗疮净,用甘草末掺疮上,后以生油调药涂之,湿者干掺。摘录《卫生总微》卷

  • 出牙齿乌头散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出牙齿乌头散药方名称出牙齿乌头散处方川乌头7.5克巴豆17枚(去皮)大硼砂0.15克硇砂0.1.5克 大蜘蛛1枚(炙干)腻粉1.5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研人巴豆令匀。功能主治主

  • 白痧散

    药方名称白痧散处方生半夏4两,川贝母2两,月石2两,麝香4钱6分,梅冰片4钱2分,西牛黄2钱,杜蟾酥9钱。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玻璃瓶封固。功能主治伤暑受热,霍乱痧胀,绞肠腹痛,胸闷呕吐,头晕鼻塞,

  • 加减消风百解散

    药方名称加减消风百解散处方川芎1钱,白芷1钱,陈皮1钱,苍术1钱半,紫苏1钱1分,麻黄(去根)1钱半,桂枝8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冬月外感风寒,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四肢倦怠,痰壅喘嗽,涕唾稠

  • 九珍散

    《杨氏家藏方》卷八:九珍散药方名称九珍散处方细辛(去叶土)、射干、半夏(汤洗7次)、麻黄(去根节)、黄芩、白芍药、五味子、款冬花、甘草(炙)各等分。功能主治肺脏乘寒,咳嗽喘急,喉中有声。用法用量上(口

  • 伐木丸

    药方名称伐木丸处方苍术1千克(米泔浸二宿)黄酒曲120克(同苍术共炒为赤色)皂矾500克(酣拌晒干,入瓶火煅)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桐梧子大。功能主治燥湿运脾,泻肝消积。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皮肤黄

  • 蠲瘀煎

    药方名称蠲瘀煎处方茯苓、芎?、黄柏、桔梗、忍冬、木通、山栀子、土茯苓、大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杨梅疮久不愈,或浸淫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霉疠新书》

  • 大膏升麻汤

    药方名称大膏升麻汤处方大青升麻山栀黄连功能主治主伤寒发斑。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 参桂百补丸

    药方名称参桂百补丸处方党参4两,黄耆4两,菟丝子4两,川断4两,杜仲4两,生地6两,熟地6两,枸杞子3两,双仁五味子3两,茯苓3两,怀膝3两,山药3两,金毛狗脊3两,楮实3两,当归3两,白芍2两,冬术

  • 大温脾汤

    药方名称大温脾汤处方黄芩1两,人参1两,芍药1两,附子(炮)1两,甘草(炙)2两,干姜2两,大黄2两,厚朴(炙)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脾胃中寒,不得食,又谷不消,腹响胀满,时苦下痢。用法用量以水8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