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凉血五根汤

凉血五根汤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凉血五根汤

药方名称凉血五根汤

处方白茅根30~60克瓜蒌根15~30克茜草根9~15克紫草根9~15克板蓝根9~15克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化斑。治多形性红斑(血风疮),丹毒初起,紫癜,结节性红斑(瓜藤缠)及一切红斑类皮肤病的初期,偏于下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本方以紫草根、茜草根、白茅根凉血活血为主,佐以瓜蒌根养阴生津,板蓝根清热解毒。适用于血热发斑,热毒阻络所引起的皮肤病。因为根性下沉,所以本方以治疗病变在下肢者为宜。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凉血五根汤

药方名称凉血五根汤

处方白茅根1两至2两,瓜蒌根5钱至1两,茜草根3至5钱,紫草根3至5钱,板蓝根3至5钱。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化斑。主血热发斑,热毒阻络所引起的多形性红斑(血风疮)、丹毒初起,紫癜、结节性红斑(瓜藤缠)及一切红斑类皮肤病的初期偏于下肢者。

各家论述本方以紫草根、茜草根、白茅根凉血活血为主,佐以瓜蒌根养阴生津,板蓝根清热解毒。因为根性下沉,所以本方以治疗病变在下肢者为宜。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猜你喜欢

  • 擦牙散

    《方症会要》卷四:擦牙散药方名称擦牙散处方旱莲草7斤,嫩槐条3斤,食盐40两(腌15日,共入锅炒枯,拣去枝梗再炒,盐黑为度,收贮听用),香附8两,川大黄8两(各炒黑共末,名香黄散),骨碎补(要鲜而肉色

  • 翻胃平胃散

    药方名称翻胃平胃散处方平胃散每加硇砂、姜。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翻胃。用法用量沸汤点服。当吐出恶物1块,黑色如石。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引《必用全书》

  • 焦瘤膏

    药方名称焦瘤膏处方桑炭灰2升半,枣木灰2升半,黄荆灰2升半,桐壳灰2升半,荞麦灰(炒)2升半。制法上以沸汤淋汁5碗许,澄清,入斑蝥40个,穿山甲5片,乳香、冰片不拘多少(后入),煎作2碗,以瓷器盛之。

  • 加味参耆汤

    《洞天奥旨》卷八:加味参耆汤药方名称加味参耆汤处方黄耆1两,人参5钱,荆芥3钱,当归5钱,天花粉3钱,附子3分,牛膝3钱,金银花1两,白芍药5钱,白术5钱。功能主治陈肝疮(即蚤疽),生于左右臂上,三五

  • 大黄雪金汤

    药方名称大黄雪金汤处方生大黄10克,积雪草20克,金铃子12克,郁金10克,山楂12克。功能主治清热利胆,理气通降。主湿热内蕴,肝气郁结。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陈树庄方

  • 加味止痛没药散

    药方名称加味止痛没药散处方没药3钱,血竭3钱,大黄2钱,朴消2钱,石决明3钱(煅)。功能主治初起眼疼,白珠红,后起云翳。用法用量上为末,分4付。早、晚清茶调服。摘录《医林改错》卷上

  • 茵陈赤小豆汤

    药方名称茵陈赤小豆汤处方茵陈30克,赤小豆12克,炒薏仁24克,泽泻9克,炒苍术9克,炒黄柏9克,苦参12克,防己9克,佩兰9克,木通9克,白蔻9克,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主湿热下注

  • 加味化肾汤

    药方名称加味化肾汤处方熟地2两,山茱萸1两,肉桂3钱,巴戟天5钱。功能主治肾中无火,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之1日至3日而尽情吐出者。用法用量水煎服。2剂吐轻,10剂痊愈。摘录《辨证录》卷五

  • 糠锌油

    药方名称糠锌油处方糠馏油5g,氧化锌50g,花生油50g。功能主治止痒,消炎,减少渗出。主用法用量外搽,每日3-4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祛风清上散

    药方名称祛风清上散处方酒黄芩6克白芷4.5克羌活防风柴胡各3克川芎3.6克荆芥2.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攻,眉棱骨痛。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