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鲃鱼

鲃鱼

《中药大辞典》:鲃鱼

药材名称鲃鱼

拼音Bà Yú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

原形态锯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联,唇后沟不相联,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大,侧线鳞28~32。背鳍条3,8、9,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后缘有粗糙的锯齿,背鳍起点前有一平卧向前的倒刺。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条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数个体的鳞片前缘呈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为明显,有时腹鳍和臀鳍末端稍带黑色。

生境分部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食物主要为腐败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产卵期约在4月间。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

性味味甘,性热,有小毒。

功能主治主壮阳道,温中补衰。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鲃鱼

药材名称鲃鱼

拼音Bà Yú

别名青竹、青鱼、竹鲃、青竹鲤、青鲋鲤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倒刺鲃之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rdodes denticulatus denticulatus (Oshima)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头小稍尖,头背部呈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亚下位,成马蹄形。唇厚,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在,侧线鳞28(4.5-5/3-3.5-V)32。背鳍4,8-9,其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臀鳍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色微黑,腹部白色,近尾鳍基部有黑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急流水中下层鱼类。在江河的上游地带生活。主食植物。

资源分布:我国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和海南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性热;小毒

功能主治补肾阳;壮腰膝。主肾虚阳萎;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或晒干研末,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鳖卵

    《中药大辞典》:鳖卵药材名称鳖卵拼音Biē Luǎn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卵。性味《医林纂要》:"咸,寒。"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盐淹煮吞,补阴虚亦验

  • 鹰不泊

    药材名称鹰不泊拼音Yīnɡ Bù Bó别名乌鸦不企树、竻当(《岭南采药录》),鸟不宿、画眉架(《岭南草药志》),刺倒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

  • 龙须眼子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须眼子菜药材名称龙须眼子菜拼音Lónɡ Xū Yǎn Zǐ Cài别名线形眼子菜来源眼子菜科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 L.,以全

  • 山五味子根

    药材名称山五味子根拼音Shān Wǔ Wèi Zǐ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珍珠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um foetidum Wall. Var. ceanothoides

  • 阔叶假参

    药材名称阔叶假参别名粱王茶、良旺头、金刚尖、三叶树来源五加科阔叶假参Nothopanax latifolius Hand.-Mazz.,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

  • 樟梨

    药材名称樟梨拼音Zhānɡ Lí别名油梨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鳄梨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sea americana Mill.采收和储藏:嫁接树3-4年后便可结果,实生树要5~6年结果,

  • 禹粮土

    药材名称禹粮土拼音Yǔ Liánɡ Tǔ别名申都拉、格艾尔明来源为一种含铁粘土。生境分部甘肃。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去瘀生新,消肿止痛。用于脉热,脏伤;外治烫火伤。用法用量0.5~1

  • 宁波溲疏

    《全国中草药汇编》:宁波溲疏药材名称宁波溲疏拼音Nínɡ Bō Sōu Shū来源虎耳草科宁波溲疏Deutzia ningpoensis Rehd.,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辛,寒。

  • 铁力木

    药材名称铁力木拼音Tiě Lì Mù别名石盐、铁棱、埋摸郎。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载有铁力木,云:"《广西通志》: 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纹理坚致,藤容出。案《峤南琐记》谓:木力仅可百

  • 原羚角

    药材名称原羚角拼音Yuán Línɡ Jiǎo英文名Chamois angle别名小羚羊、西藏黄羊、西藏原羚、普氏原羚、滩黄羊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原羚、普氏原羚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