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鱼眼草

鱼眼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眼草

药材名称鱼眼草

拼音Yú Yǎn Cǎo

别名胡椒草、山胡椒菊、茯苓菜、蚯蛆草、泥鳅

来源菊科鱼眼草属植物鱼眼草Dichrocephala auriculata (Thunb.)Druce [D. latifolia DC.]以全草入药。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用于月经不调,扭伤肿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疔毒。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伤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鱼眼草

药材名称鱼眼草

拼音Yú Yǎn Cǎo

别名星莠草、星宿草(《滇南本草》整理本),三仙菜(《云南中医验方》),地胡椒、鼓丁草(《云南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小鱼眼草菊叶鱼眼草全草。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①小鱼眼草,又名:白芽草、白顶草、翳子花、地细辛

一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茎略带紫色,密被白色柔毛。叶互生,倒卵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3.5~7厘米,宽1.2~2.4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成耳形,边缘有不规则齿缺,在茎中部以下者,常成琴状羽裂,两面均被柔毛;无柄。头状花序极小,排列成圆锥花序,异型,球状或半球状;总苞不明显,苞片2列,卵状披针形或卵形,绿色,缘膜质,少被绒毛;花托半球形,具多数椭圆形突起;花管状,外缘为雌花,多列,花冠白色,圆锥形,先端2裂;中部为两性花,花冠绿黄色,钟状,先端4裂;雄蕊4,花药基部2齿裂;雌蕊I,花柱伸出花冠之外。瘦果扁平,无冠毛。花期春末至夏、秋。

生于溪边、路旁、山坡。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鱼眼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菊叶鱼眼草

二年生草本。形态与上种相似,但植株较大,高20~40厘米,茎部疏生白色柔毛。

药理作用菊叶鱼眼草全草毒性颇强。因曾引起家畜流产,故认为其作用性质类似麦角,但未经证实;可能此种流产乃因动物食后发生急性胃肠炎,反射性地引起盆腔充血所致。

性味滇南本草》:"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祛翳。治疟疾,痢疾,腹泻,肝炎,妇女白带,日翳,口疮,疮疡。

①《滇南本草》:"治小儿脏腑积热,泻绿水者,捣汁,乳炖服。或捣汁点水酒服,截疟。"

②《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治肝炎,小儿消化不良,夜盲,疮疡。"

③《贵州药植目录》:"清热除湿,解毒去翳。治疔疮,眼翳,小儿口疮,妇女白带。"

④《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止痛,止泻。治感冒高热,腹泻,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治痢疾:鱼眼草一钱。捣烂,用开水冲服。(《云南中医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鱼眼草

药材名称鱼眼草

拼音Yú Yǎn Cǎo

英文名Herb of Bentham Dichrocephala

别名三仙菜、星宿草、地胡椒、鼓丁草、翳子草、地细辛、小镘头草、明头草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鱼眼草及菊叶鱼眼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e2.Dichrocephala chrysanthemifolia (Bl) DC.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小鱼眼草 一年生草本,高10-25cm。茎略带紫色,密被白色柔毛。叶片倒卵形或匙形,长3.5-7cm,中下部叶的通常羽裂或大头羽裂,上部叶通常有深圆齿,两面被稀疏或密短柔毛,基部扩大,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半球形,宽达5mm,少数或多数在茎和分枝顶端排成稀疏或稠密的伞房状或圆锥状;雌花白色,极幽默,线形,先端有2-3细齿,两性花绿黄色,近壶状,先端有4齿。瘦果扁平,有加厚的边缘;无冠毛。花期春末至夏秋。

2.菊叶鱼眼草 本种的主要特征是:植株密生白色粗硬毛。叶片羽状深裂。关状花序较大,直径约8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

药理作用菊叶鱼眼草全草毒性颇强。因曾引起家畜流产而被认为其作用性质类似麦角,但未经证实;可能此种流产乃因动物食后发生急性胃肠炎,反段性引起盆腔育血所致[1]。

毒性菊叶鱼眼草全草毒性颇强。因曾引起家畜流产,故认为其作用性质类似麦角,但未经证实;可能此种流产乃因动物食后发生急性胃肠炎,反射性地引起盆腔充血所致。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明目。主肺炎;肝炎;痢疾;消化不良;疟疾;夜盲;带下;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小儿脏腑积热,泻绿水者,捣汁,乳炖服,或捣汁点水酒服,截疟。

2.《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治肝炎,小儿消化不良,夜盲,疮疡。

3.《贵州药植目录》:清热除湿,解毒去翳。治疔疮,眼翳,小儿口疮,妇女白带。

4.《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止痛,止泻。治感冒高热,腹泻,肝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竹节七

    药材名称竹节七拼音Zhú Jié Qī别名搜山虎、小万年青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搜山虎的根茎。全年可采。去须根,切片晒干。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

  • 兔耳子草

    药材名称兔耳子草拼音Tù ěr Zǐ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叶火绒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longifolium Ling [L. alpinum auct.

  • 鸡爪枝皮

    《中药大辞典》:鸡爪枝皮药材名称鸡爪枝皮拼音Jī Zhuǎ Zhī Pí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酒饼叶"条。功能主治《陆川本草》

  • 龟胆汁

    《中药大辞典》:龟胆汁药材名称龟胆汁拼音Guī Dǎn Zhī出处《纲目》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胆汁。原形态形态详"龟版"条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点

  • 硬皮马勃

    药材名称硬皮马勃拼音Yìnɡ Pí Mǎ Bó来源药材基源:为硬皮马勃科真菌大孢硬皮马勃、光硬皮马勃、多根硬皮马勃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大孢硬皮马勃SclerodermabovistaFr

  • 蘘草

    药材名称蘘草拼音Xiānɡ Cǎo出处《别录》来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叶。性味①《别录》:"味苦,寒,无毒。"②《千金翼·本草》:"味甘苦,寒,无毒。"③

  • 龙葵根

    《中药大辞典》:龙葵根药材名称龙葵根拼音Lónɡ Kuí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茄科植物龙葵的根,夏、秋采收。性味《纲目》:"苦微甘,寒,无毒。"功能主治治

  • 牛奶树子

    《中药大辞典》:牛奶树子药材名称牛奶树子拼音Niú Nǎi Shù Zǐ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桑种植物对叶榕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性味《岭南采药录》:"味酸,性

  • 臭黄荆根

    《中药大辞典》:臭黄荆根药材名称臭黄荆根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根。9~10月采。性味①《分类草药性》:"性

  • 阔叶水竹叶

    药材名称阔叶水竹叶拼音Kuò Yè Shuǐ Zhú Yè英文名broadleaf Murdannia别名猪母乳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葶花水竹叶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