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荚囊蕨

荚囊蕨

药材名称荚囊蕨

拼音Jiá Nánɡ Jué

英文名Ivorywhite Sreuthiopteris

别名篦子草、天鹅抱蛋、锯草、梳子草、铁蕨萁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荚囊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uthiopteris eburnea(Christ) Ching[Blechnum eburnea Christ]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25-60cm。根茎粗短,横卧斜生,密被栗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近簇生,二型;营养叶的柄长3-15cm,禾秆色;叶片披针形,厚革质,长20-45cm,宽2.5-6cm,锐尖头,基部渐变狭,两面光滑,一回羽裂几达叶轴;裂片向下部逐渐缩小成耳形,中部的长1.5-2.5cm,宽4-6mm,短尖状,全缘,侧脉单一,不明显。孢子叶通常略较长,裂片较短而狭。孢子囊群条形,生于叶缘内,与中脉并行;囊群盖条形,外缘着生,成熟时开向中脉,边缘多少啮断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干旱石灰岩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苦;凉

归经肺;心;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消肿。主淋证;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味甘、涩、性凉。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能。用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柑根

    《中药大辞典》:油柑根药材名称油柑根拼音Yóu Gān Gēn别名余甘子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芡实根

    《中药大辞典》:芡实根药材名称芡实根拼音Qiàn Shí Gēn别名役菜(《食性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根。7月采。性味①《纲目》:"咸甘,平,无毒。&q

  • 水石油菜

    药材名称水石油菜拼音Shuǐ Shí Yóu Cài别名虎牙草、地油仔、蚯蚓草、矮冷水花、苔水花、透明草、圆叶豆瓣草、坐镇草、水麻儿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齿叶矮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

  • 铁钉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钉菜药材名称铁钉菜来源藻类褐藻门铁钉菜Ishige okamurai Yendo,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驱蛔虫。备注(1)其药效为海人草的1.5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

  • 樗白皮

    《中药大辞典》:樗白皮药材名称樗白皮拼音Chū Bái Pí别名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陕西中药志》)。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

  • 吊山桃

    药材名称吊山桃别名细叶青藤来源萝藦科吊山桃Secamone sinica Hand. Mazz.,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强筋壮骨,补精催奶。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兰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兰石草药材名称兰石草拼音Lán Shí Cǎo来源玄参科兰石草属植物兰石草Lancea tibetica Hook. f. et Thoms.的全草,其果实亦入

  • 粉苞苣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苞苣药材名称粉苞苣拼音Fěn Bāo Jù别名杂赤咸巴[西藏]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细叶苦荬菜Ixeris gracilis Stebb.[Lactuca gracili

  • 红鬼笔

    药材名称红鬼笔拼音Hónɡ Guǐ Bǐ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红鬼笔Phallus rubicundus (Bos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竹林内地上

  • 假大薯

    药材名称假大薯拼音Jiǎ Dà Shǔ别名青木香、假通虎城、土木香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卵叶马兜铃的根。冬季挖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和细根,洗净,切成数段,晒干。原形态攀援半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