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茅栗根

茅栗根

药材名称茅栗根

拼音Máo Lì Gēn

出处1.茅栗,《蜀本草》:“《图经》云:茅栗似板栗而细,其树虽小,然叶与诸栗不殊,春生,夏花,秋实,冬枯。今所在有之。”2.《纲目》谓:“栗,小如指顶者为茅栗,即《尔雅》所谓栭栗也,一名栵栗,可炒食之。”3.《植物名实图考》将栗和茅栗分开,另列一条,云:“茅栗野生山中。《尔雅》:“‘栵、栭’注:‘树似槲嫩而卑小,子如细栗可食,今江东亦呼为栭栗。’《诗》: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ea seguinii Dode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幼枝被柔毛,芽卵形,长2-3mm。叶互生;叶柄长0.6-1cm,有短毛;叶片薄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6-14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圆钝或略近心形,常一侧偏斜,边缘具短刺状小锯齿,羽状侧脉12-17对,上面光亮,脉上有毛,下面褐黄色,具鳞状腺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单生于新枝叶腋,直立,长6-7cm,单被花,雄蕊10-14;雌花生于雄花序下部,通常三花聚生,子房下位,6室。总苞近球形,直径3-4cm,外面生细长尖刺,刺长4-5.5mm,密生,每壳斗有3-7个坚果,常为3个;坚果扁球形,直径1-1.5cm,褐色。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光,耐干旱瘠薄,均系野生,常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向阳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台湾等地。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主肺炎;肺结核;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翼核果

    药材名称翼核果拼音Yì Hé Guǒ别名血风根、血风藤、红蛇根、青筋藤、铁牛入石、拉牛入石来源鼠李科翼核果属植物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 Benth.,以根入药

  • 多足蕨

    药材名称多足蕨拼音Duō Zú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多足蕨和东北多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dium vulgare L.;Polypodium virginianum

  • 兔皮毛

    《中药大辞典》:兔皮毛药材名称兔皮毛拼音Tù Pí Máo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皮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功能主治治灸疮

  • 沙棘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棘豆药材名称沙棘豆拼音Shā Jí Dòu别名砂珍棘豆、泡泡草来源豆科沙棘豆Oxytropis psammocharis 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

  • 四棱杆

    药材名称四棱杆拼音Sì Lénɡ Gǎn别名香茶菜、山苏子、猛一撒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叶香茶菜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Plect

  • 椰子油

    《中药大辞典》:椰子油药材名称椰子油拼音Yē Zi Yóu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棕榈种植物椰子的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所榨取的油。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椰子皮"条。性状椰子油在

  • 大风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风子药材名称大风子拼音Dà Fēnɡ Zǐ别名麻风子来源大风子科大风子属植物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icus Pierre ex Laness

  • 白英

    药材名称白英拼音Bái Yīnɡ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来源本品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 [S. dulc

  • 天目木姜子

    《中药大辞典》:天目木姜子药材名称天目木姜子拼音Tiān Mù Mù Jiānɡ Zǐ别名芭蕉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目木姜子的根、叶、果实。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

  • 海浮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浮石药材名称海浮石拼音Hǎi Fú Shí别名浮石、浮海石、浮水石、海石花来源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为胞科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