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毡草

毛毡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毡草

药材名称毛毡草

别名臭草、臭毛毡草

来源菊科毛毡草Blumea hieraciifolia (D. Don) D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肠炎腹泻;外用治毒蛇咬伤,肿痒疼痛。

用法用量全草3~5钱,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或用全草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毛毡草

药材名称毛毡草

拼音Máo Zhān Cǎo

别名臭草、鹅掌风、走马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毡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hieracifolia (D. Don) DC.[Ergeron hieracifolium D. Don;Conyza hieracifolia Spre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晾干。

原形态毛毡草 草本,高50-150cm。茎上部有分枝,具条棱,被开展的必绢毛状长柔毛,并杂有头状具柄腺毛,在上部和花序轴被毛更密,节间长1-2cm。叶主要茎生,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7-10cm。宽2-3.5cm,先端短尖或小凸尖,基产渐狭下延,近无柄,边缘有硬尖齿,上面被白色短毛,下面被密绢毛状绒毛或绵毛;上部叶较小,无柄,长2-4cm,宽0.4-1.5cm,两面被白色密绵毛或丝光毛,边缘尖齿。头状花序多数2-7个簇生,排列成穗状圆锥花序;总苞圆柱形或钟形;总苞片4-5层,上部淡紫色,外层线状披针形,背面被白色绒毛,中层线状长圆形,背面被疏毛,内层极狭,丝状;花托无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3齿裂;两性花较少数,花冠檐部5稀6浅裂,有疏毛和腺体。瘦果圆柱形,具棱10条,被毛;冠毛白色,糙毛状,易脱浇。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草地或低山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云南等地。

性味味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泄泻;毒虫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出叶委陵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出叶委陵菜药材名称三出叶委陵菜别名草杜仲来源蔷薇科三出叶委陵菜Potentilla betonicaefolia Poiret,以地上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性味苦、辛,微温。

  • 地肤子

    《中国药典》:地肤子药材名称地肤子拼音Dì Fū Zǐ英文名FRUCTUS KOCHIAE别名扫帚苗来源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

  • 水枇杷叶

    药材名称水枇杷叶拼音Shuǐ Pí Pá Yè出处《广西中草原》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水东哥的叶。秋、冬采收。晒干研粉或水煎浓缩成膏备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枇杷&

  • 木本胡枝子叶

    药材名称木本胡枝子叶拼音Mù Běn Hú Zhī Zǐ Yè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绿叶胡枝子的叶。功能主治《福建民间草药》:"治痈疽发背,捣烂外敷

  • 竹节参

    《中国药典》:竹节参药材名称竹节参拼音Zhú Jié Shēn英文名RHIZOMA PANACIS JAPONICI别名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

  • 对叶草

    药材名称对叶草拼音Duì Yè Cǎo别名牛心朴、牛心秧、瓢柴、侧花徐长卿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萝蘑科植物华北白前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切段。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

  • 大茶药根

    《中药大辞典》:大茶药根药材名称大茶药根拼音Dà Chá Yào Gēn别名胡满蔃(《岭南采药录》),大茶根(《广西药植图志》),断肠草根、猪人参(《矿西中药志》)。出处

  • 鰕虎鱼

    《中药大辞典》:鰕虎鱼药材名称鰕虎鱼拼音Xiā Hǔ Yú别名鲨、蛇(《尔雅》),吹沙(《临海异物志》),沙沟鱼、沙鳁、叼浪鱼(《纲目》),沙竹(《医林纂要》),光鱼、油光鱼(《黄渤海鱼类调

  • 商陆叶

    药材名称商陆叶拼音Shānɡ L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ytolacca acinosa Roxb.[P。Esculentavan Houtt.」2.P

  • 问荆

    《全国中草药汇编》:问荆药材名称问荆拼音Wèn Jīnɡ别名节节草、接续草、马草、笔头菜来源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的全草。夏、秋采割,晒干。成品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