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梅花刺果

梅花刺果

《中药大辞典》:梅花刺果

药材名称梅花刺果

拼音Méi Huā Cì Guǒ

别名打油果(《贵阳民间药草》),打枪果(《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果实。夏、秋季采。

性味性温,味苦酸。

功能主治去翳。

复方治目翳多泪:梅花刺果一两;煎水服。(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梅花刺果

药材名称梅花刺果

拼音Méi Huā Cì Guǒ

英文名Fruit of Himalayan Prinsepia

别名打油果、打枪果、炮筒果、牛奶锤、狗奶子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nsepia utilis Royl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果实,晒干。

原形态扁核木 常绿或落叶灌木,高1-5m。老枝粗壮,灰绿色;小枝被黄褐色短柔毛,常为粗刺状,枝刺长达3.5cm,刺上生叶,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5mm;叶片卵形至狭长椭圆形,长3.5-9cm,宽1.5-3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或全缘,花两性;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筒杯状,上部5裂,裂片半圆形或宽卵形,边缘有齿;花瓣5,白色,基部有短爪;雄蕊多数,2-3轮着生于花盘上;心皮1,子房上位。核果长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1.5cm,暗紫红色,有粉霜,宿萼反折,核平滑,紫红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60m的山坡溪边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台湾、贵州、四川、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苦、酸;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明目退翳,解毒。主食积不化,目翳多泪,疮毒痈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复方治目翳多泪: 梅花刺果一两。煎水服。(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栗

    药材名称石栗拼音Shí Lì别名黑桐油树来源大戟科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性味微苦,寒。有小毒。功能主

  • 斑竹根

    《中药大辞典》:斑竹根药材名称斑竹根拼音Bān Zhú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根茎及根。9~10月挖根及根茎,晒干。原形态刚竹(《竹谱详录》),又名:台竹、鬼角竹、钢铁

  • 梓实

    《中药大辞典》:梓实药材名称梓实拼音Zǐ Shí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果实。秋、冬间摘取成熟果实,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生境分部产湖南、河

  • 长叶竹根七

    药材名称长叶竹根七拼音Chánɡ Yè Zhú Gēn Qī别名黄精、三子果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长叶竹根七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sporopsis longifolia Craib采收

  • 黄芩

    《中国药典》:黄芩药材名称黄芩拼音Huánɡ Qín英文名RADIX SCUTELLARIAE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

  • 木鳖子

    《中国药典》:木鳖子药材名称木鳖子拼音Mù Biē Zǐ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Spreng. 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

  • 榼藤子

    《中药大辞典》:榼藤子药材名称榼藤子拼音Kē Ténɡ Zǐ别名象豆(《南方草木状》)。合子(《本草拾遗》),榼子(《日华子本草》),眼镜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豆

  • 米油

    《中药大辞典》:米油药材名称米油拼音Mǐ Yóu别名粥油(《重庆堂随笔》)。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性味《纲目拾遗》:"味甘,性平。"功能主

  • 悬钩子

    药材名称悬钩子拼音Xuán Gōu Zi别名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

  • 野扁豆

    《中药大辞典》:野扁豆药材名称野扁豆拼音Yě Biǎn Dòu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豆科植物毛野扁豆的全草或种子。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全体绿色带灰白色,各部有锈色腺点。茎稍呈棱状。3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