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喇叭

小喇叭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喇叭

药材名称小喇叭

拼音Xiǎo Lǎ Bɑ

别名千层石蕊、树格达、地喇叭

来源地衣类千层石蕊Cladonia verticillata Hoffm.,以地衣体入药。

生境分部分布于贵州。

性味咸、微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清热。主治刀伤,咳血,烫伤。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研末或茶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喇叭

药材名称小喇叭

拼音Xiǎo Lǎ Bɑ

别名地喇叭,树格达(苗名)。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石蕊科植物千层石蕊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地衣类植物。平铺于岩石上,鳞片状,灰绿色。孢子器柄高1厘米左右,灰白色,先端杯状,边缘呈锯齿形,内面粉粒状,粗糙。孢子褐色,着生于杯状边缘上。

生境分部生于路旁阴湿岩上。分布贵州。

性味性平,味咸微涩。

功能主治止血,清热。治咳血,刀伤,汤火伤。

复方①治咳血:小喇叭五钱。煨水服。

②治刀伤:小喇叭,捣缄包患处。

③治汤火烫伤:小喇叭烘干研末,调菜油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喇叭

药材名称小喇叭

拼音Xiǎo Lǎ Bɑ

别名地喇叭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蕊科植物多层石蕊的地衣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donia verticillata Hoff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鳞叶发达,呈掌状深裂,分叉着生。裂片直径2-5mm,灰色、灰绿色。枝柄(孢子器柄)多单一直立,高1-1.5cm,粗1-2mm,先端呈杯状层层叠生,呈多层宝塔状。孢子褐色,着生于杯状孢子器边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地带,多见于草甸灌丛中或岩石表面的苔藓植物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江苏、安徽、浙江、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地衣体鳞片状,掌状深裂,灰绿色。上面生有数孢子器柄,长约1cm,灰白色,先端呈杯状,边缘有锯齿,内面粉闰状。

性味咸;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清凉止血。主咳血;外伤出血;汤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紫苏梗

    《中国药典》:紫苏梗药材名称紫苏梗拼音Zǐ Sū Gěnɡ英文名CAULIS PERILLAE别名苏梗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的干燥茎。秋季

  • 木竹子油

    《中药大辞典》:木竹子油药材名称木竹子油拼音Mù Zhú Zi Yóu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藤黄科植物岭南山竹子种仁的脂肪油。冬季采成熟果实,用水浸2~3日,搓去皮肉,将

  • 水稻清乳汁

    药材名称水稻清乳汁拼音Shuǐ Dào Qīnɡ Rǔ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竹叶榕的乳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stenophylla Hemsl.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间切割树皮,

  • 苦壶卢子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子药材名称苦壶卢子拼音Kǔ Hú Lú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种子。秋后采取成熟果实,剖取种子,晒干。性味《纲目》:"苦,寒,有毒

  • 大叶沿阶草

    药材名称大叶沿阶草拼音Dà Yè Yán Jiē Cǎo别名八宝镇心丹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叶沿阶草的块根。秋、冬采集。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5

  • 红毒茴

    药材名称红毒茴拼音Hónɡ Dú Huí别名红茴香、野茴香、土大茴、山大茴、山八角、山木蟹来源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窄叶红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

  • 土色牛肝菌

    药材名称土色牛肝菌别名褐环粘盖牛肝、松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土色牛肝菌Suillus Luteus (L. ex Fr.) Gray,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于松林内地上,于松根形

  • 黄杨根

    《中药大辞典》:黄杨根药材名称黄杨根拼音Huánɡ Yánɡ Gēn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或细叶黄杨的根。功能主治治筋骨疼痛,目赤肿痛,吐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

  • 八哥

    药材名称八哥拼音Bā Gē别名寒皋(《淮南万毕术》),鸲鹆(《唐本草》),花鹆(《荆楚岁时记》),哵哵鸟(《广韵》)。出处《纲目》来源为椋鸟科动物八哥的肉。原形态八哥(《纲目》) 体长约25厘米。嘴形

  • 多足蕨

    药材名称多足蕨拼音Duō Zú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多足蕨和东北多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dium vulgare L.;Polypodium virginia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