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大毛桐子根

大毛桐子根

《中药大辞典》:大毛桐子根

药材名称大毛桐子根

拼音Dà Máo Tónɡ Zǐ Gēn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大戟科植物毛桐

原形态毛桐,又名:红吊福、沉沙木、紫糠木、猪肚木、红毛桐子。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幼枝密被棕黄色的茸毛。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卵圆形,长12~17厘米,宽8~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微小的齿,有时具不规则的波浪形,纸质,上面绿色,幼时被毛,后无毛,下面被棕色柔毛;叶柄长6~12厘米,密被茸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柄被毛;雄花簇生,萼片3~5裂,无花瓣,雄蕊多数;雌花单生于苞腋内,萼片3~5裂,雌蕊1,子房圆形。蒴果圆球形,基部具苞片3,果柄长5~8毫米,所有部分均被星状毛。花期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坡地的疏林中或灌丛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微苦甘,无毒。"

功能主治①《四川中药志》:"治肺热吐血,五劳七仿及肺痨咳血。"

②《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止痛。治白浊,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复方治肺痨咳血:大毛桐子根一至二两,配子公鸡炖服。(《四川中药志》)

备注本植物的叶(红帽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毛桐子根

药材名称大毛桐子根

拼音Dà Máo Tónɡ Zǐ Gēn

英文名Root of Barbate Mallotus

别名姜桐子树根、圆鞋、粗糠根。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lotus barbatus (Wall.)Muell.Arg.[Rottlera barbatus Wal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毛酮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l-4m。幼枝密被棕黄色星状绵毛。叶互生;叶柄长5-22cm,密被灰棕色星状绵毛;幼叶红色,质厚,绒状;叶片纸质,卵形或卵圆形,长13-30cm,宽12-2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盾状着生,边缘具疏细齿,不分裂或3浅裂,有时呈不规则波浪形,上面幼时密被星状绒毛,后渐变无毛,绿色,下面密被发棕色星状绒毛及棕黄色腺点,叶脉放射状,7-11条。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可达30cm,花序柄被毛;花单性异株,偶有同株;无花瓣;雄花序通常分枝,长11-35cm,雄花5-8朵簇生,萼片4-5,稀3裂,披针形,长3-4mm,外面密被绒毛,内面有腺点;雄蕊多数;雌花单生于苞腋内,苞片长约4mm,萼4裂,稀3或5,外面被绒毛,子房圆形,有乳头状突起,被毛,4室,稀3或5,花柱3-5,基部合生,长3-4mm。蒴果扁球形,长1.2-1.6cm,直径1.6-2cm,被有1层厚达5mm的软刺和星状绒毛,基部具苞片3,合生,果柄长5-8mm;种子卵形,黑色,光亮。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地、坡地的疏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微苦;性平

归经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肺热吐血;湿热泄泻;小便淋痛;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治肺热吐血,五劳七伤及肺痨咳血。2.《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止痛。治白浊,子宫脱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澄茄子

    药材名称澄茄子拼音Chénɡ Qié Zi别名山胡椒、味辣子、山苍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出处本品以山胡椒之名首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引《广西通志》云:"山胡椒,夏月全州人以

  • 松节

    《全国中草药汇编》:松节药材名称松节拼音Sōnɡ Jié来源主要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其次为1.赤松(短叶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

  • 香椿

    药材名称香椿拼音Xiānɡ Chūn别名红椿、椿芽树、椿花、香铃子来源楝科椿属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Cedrela sinensis A. Juss

  • 莨菪

    药材名称莨菪拼音Lànɡ Dànɡ别名天仙子、横唐、行唐性味(子)苦、寒、无毒。功能主治1、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

  • 菩提树皮

    《中药大辞典》:菩提树皮药材名称菩提树皮拼音Pú Tí Shù P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橡树种植物南京椴的树皮及根皮。同属植物毛枝椴的树皮及根皮与本植

  • 半支莲

    药材名称半支莲拼音Bàn Zhī Lián别名松叶牡丹(《植物学大辞典》),金丝杜鹃(《中国植物图鉴》),佛甲草、打砍不死、万年草(《南宁市药物志》)。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马

  • 蚌泪

    《中药大辞典》:蚌泪药材名称蚌泪拼音Bànɡ Lèi别名活蚌水(《本经逢原》),蚌清水(《泉州本草》)。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蚌类的体内分泌

  • 桑叶汁

    《中药大辞典》:桑叶汁药材名称桑叶汁拼音Sānɡ Yè Zhī别名桑叶滋、桑脂、桑滋干(《纲目拾遗》)。出处《别录》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鲜叶,摘破叶脉后渗出的白色液汁。性味《纲目拾遗》:&qu

  • 丁锅树叶

    药材名称丁锅树叶拼音Dīnɡ Guō Sh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匙萼柏拉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caualeriei Levl.et Va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牛筋刺寄生

    药材名称牛筋刺寄生拼音Niú Jīn Cì Jì Shēnɡ别名梨寄生、藏寄生、野花椒寄生、老米酒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滇藏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illus th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