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唇香科科

大唇香科科

药材名称大唇香科科

拼音Dà Chún Xiānɡ Kē Kē

别名山苏麻;野薄荷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唇香科科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labiosum C.Y.Wu et S.Chow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大唇香科科,多年生草本,高约60cm。茎四棱形,密被紫色小钩毛。叶对生;叶柄长0.5-2cm,密被紫色小钩毛;叶片卵圆状椭圆形,长3-6cm,宽1.5-2.5cm,密被紫色小钩毛;叶片卵圆状椭圆形,长3-6cm,宽1.5-2.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带重齿的圆齿,上面被微柔毛或近无毛,下面除脉上被短柔毛外近无毛。假穗状花序生于主茎及腋出短枝上部,由偏向一侧、具2花的轮伞花序所组成,向上渐密,苞片卵圆形,近无柄,全缘;花梗长2-2.5mm,果时达4mm,密被短柔毛;花萼钟形,长约5mm,外面被短柔毛,喉部内面有一睫毛毛环,二唇形,上唇3齿,中齿近圆形,下唇2齿,齿钻形;花冠白色,长达2cm,冠筒极细长,约8mm,外被疏柔毛,唇片长达12mm,与花冠筒成直角伸展,中裂片菱状扁圆形;雄蕊4露出;花盘微小,浅盘状,全缘;子房4浅裂,被泡状毛。小坚果倒卵形,黄棕色,微现网纹。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发表;清热解毒。主感冒;肺痈;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蒲葵根

    药材名称蒲葵根拼音Pú Kuí Gēn出处蒲葵之名始见于《南方草木状》。《纲目》载:“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后人以竹及纸为箑,故字从竹……东人多以蒲为之,岭南以蒲葵为之。

  • 香茹

    药材名称香茹拼音Xiānɡ Rú别名矮鬼针草、鹿角草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香茹的全草。夏、秋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草本,高15~35厘米。茎有纵棱。叶片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根生叶具

  • 湖北桑寄生

    药材名称湖北桑寄生拼音Hú Běi Sānɡ Jì Shēnɡ别名杂寄生、桑寄生、马桑寄生泡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灰毛桑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illus sutchuenen

  • 乌柳

    药材名称乌柳拼音Wū Liǔ别名乌柳根、小红柳来源杨柳科乌柳Salix microstachya Turcz.,以侧根及须根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

  • 鸡冠菜

    药材名称鸡冠菜拼音Jī Guān Cài别名凤尾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红翎菜科植物鸡冠菜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ristotheca papulosa(Mont.)J.Ag.[M.japonica

  • 知母

    《中国药典》:知母药材名称知母拼音Zhī Mǔ英文名RHIZOMA ANEMARRHENAE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

  • 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薯莨药材名称薯莨拼音Shǔ Lànɡ别名山猪薯、山羊头、朱砂莲[湖南]、茹榔、金花果、红孩儿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以块

  • 白楠木

    药材名称白楠木拼音Bái Nán Mù别名美人柴、粘柴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刨花润楠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hilus pauhoi Kanehira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用宽刨刀刨成宽约

  • 对叶散花

    药材名称对叶散花拼音Duì Yè Sàn Huā别名猪婆子藤、小鱼辣树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宜昌荚蒾的茎、叶、根。茎、叶,生长旺盛时采收;根,全年可采。晒干。

  • 水蓑衣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蓑衣药材名称水蓑衣拼音Shuǐ Suō Yī别名穿心蛇、鱼骨草、九节花、墨菜来源爵床科水蓑衣属植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