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地瓜果

地瓜果

《中药大辞典》:地瓜果

药材名称地瓜果

拼音Dì Guā Guǒ

别名地郎果(《贵州民间药物》),地枇杷果(《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果实。夏季采取尚未成熟的果实,晒干。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味甜。"

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用开水磨汁。

复方①治梅毒:地瓜果一两,野枇杷一两,大麦冬五钱,小麦冬七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咽喉疼痛:地枇杷果(嫩的)晒干,每次三钱,泡开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瓜果

药材名称地瓜果

拼音Dì Guā Guǒ

别名地石榴、地郎果、地枇杷果、地瓜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地瓜榕的隐花果(榕果),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tikoua Bur.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尚未成熟的隐花果(榕果),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落叶匍匐灌木。全株有乳汁。茎圆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节略膨大,触地生细长不定根。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6-8cm,宽l-4cm,先瑞钝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疏浅波状锯齿,上面绿色,被短刺毛,粗糙,下面浅绿色,沿脉被短毛;具三出脉,侧脉3-4对。隐头花序,成对或簇生于无叶的短枝上,常理于土内,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2cm,成熟时淡红色;基生苞片3;雄花及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花被片2-6,雄蕊1-3(-6);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果为瘦果。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区的疏林、山坡、沟边或旷野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隐花果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4-l.2cm。表面黄绿或淡红色,皱缩,基部有短柄。剖开后可见肉质花托内壁着生许多小瘦果。气微,味微计、微涩。

性味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涩精止遗。主咽喉肿痛;遗精滑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用开水泡饮。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角果木子油

    药材名称角果木子油拼音Jiǎo Guǒ Mù Zǐ Yóu英文名Ceriops tagal(Perr.)C.B Rob.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角果木种子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iops

  • 藏菌陈

    药材名称藏菌陈拼音Cánɡ Jūn Chén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川西獐牙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ertia mussotii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 龙须菜

    药材名称龙须菜拼音Lónɡ Xū Cài别名海菜(《漳浦县志》),线菜(《闽志》)。出处《纲目》来源为江蓠科植物江蓠的藻体。原形态江蓠(《纲目》)藻体直立,丛生,高10~50厘米,

  • 大蛇药

    《中药大辞典》:大蛇药药材名称大蛇药拼音Dà Shé Yào别名阿婆伞、火蕾木、凉伞木(《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五加种植物幌伞枫的根

  • 白前

    《中国药典》:白前药材名称白前拼音Bái Qián英文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 过山龙

    《中药大辞典》:过山龙药材名称过山龙拼音Guò Shān Lónɡ别名羊葡萄蔓(《陕西中草药》),草葡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乌头叶蛇葡萄的根

  • 海星

    药材名称海星拼音Hǎi Xīnɡ英文名Starfish别名五角星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海星科动物镶边海星及他种海星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spidaster hes

  • 竹叶兰

    《中药大辞典》:竹叶兰药材名称竹叶兰拼音Zhú Yè Lán别名黄竹参(《贵州药植目录》),竹叶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鸭跖草种植物紫背鹿衔

  • 中国繁缕

    药材名称中国繁缕拼音Zhōnɡ Guó Fán Lǚ别名鸦雀子窝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中国繁缕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llaria chinensis Regel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

  • 白九股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九股牛药材名称白九股牛别名牛角七、蜜油参来源五加科楤木属植物丛林楤木Aralia dumetorum Hand.-Mazz.,以根入药。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辛、微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