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吊干麻

吊干麻

《中药大辞典》:吊干麻

药材名称吊干麻

拼音Diào Gān Má

别名马断肠、萝卜药、大马桑、酸枣子藤(《中国经济植物志》),老虎麻(《贵州草药》),苦树皮、菜药、棱枝南蛇藤、大钓鱼竿(《陕西中草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卫矛科植物苦皮藤根皮。全年可采。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藤状灌木,长5~7米。小枝常有4~6锐棱,红褐色,发亮,密生细小皮孔。叶互生,宽卵形或近圆形,长8~16厘米,宽7~15厘米,先端短尖,边缘具不规则圆锯齿;叶柄长达3厘米,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异株,长10~20厘米,下部分枝较上部的长;花梗粗壮有棱;花小,多而密生,绿白色,或黄绿色,5数;雄花萼片开放,花瓣长椭圆形;雌花子房近球形,柱头3~4裂。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3瓣裂,种子每室2粒,有红色假种皮。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丛林或山坡上。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异槲皮甙、金丝桃甙、番石榴甙和槲皮素3-鼠李糖半乳糖甙。

性味①《贵州草药》:"味辛,性凉,有小毒。"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性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①《贵州草药》:"清热透疹,舒筋活络,调经。"

②《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杀虫。治秃疮,黄水疮,骨折肿痛,阴道发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小儿麻疹不出:吊干麻一两,红浮漂五钱至一两。煨水洗。

②治风湿,劳伤,关节疼痛:吊干麻、藤萝根、白金条各一两。泡酒服。

③治经闭:吊干麻、大过路黄根各一两。煨水服,用酒为引。(①方以下山《贵州草药》)

④治秃疮:苦树皮盘龙七黄柏各适量。共研细末,菜油调敷。

⑤治黄水疮:苦树皮研粉,菜油调涂。

⑥治阴道发痒:苦树成、黄柏各适量。共研细粉、撒布患处。(④方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吊干麻

药材名称吊干麻

拼音Diào Gān Má

英文名Root of Angled Bittersweet

别名马断肠、萝卜药、老虎麻、苦树皮、菜药、棱枝南蛇藤、大钧鱼竿、苦通皮、菜虫药、南蛇根。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苦皮藤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angulata Maxi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苦皮藤 藤状落叶灌木,长5-7m。小枝亮红褐色,密生细小皮孔,常有4-6锐棱。叶互生;叶柄粗壮,长达3cm;叶片革质,宽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长8-16cm,宽6-15cm,先端短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不规则圆锯齿。花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小,多而密生,绿色或黄绿色;雄花萼片开放,花瓣长椭圆形;雌花子房近球形,柱头3-4裂。蒴果近球形,直径1-1.2cm,3辩裂,果序长达20cm。种子每室2颗,具红色假种皮。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密林下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化学成分根及根皮中含苦皮藤素(celangulin),蛋白质(protein),鞣质(tann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卫矛醇(dulci-tol),1a-烟酰氧基-2a,6β二乙酰氧基-9β-糠酰氧基-11-(2-甲基)丁酰氧基-4β-羟基二氢-β-沉香呋喃[1a-nicotinoyloxy-2a,6β-diacetoxy-9β-furoyloxy-11-(2-methyl)butyrytoxy-4β-hydroxydihy-dro-β-agarofuran],1a-烟酸氧基-2a,6β-二乙酰氧基-9β-糠酰氧基-11-异丁酰氧基-4β-羟基二氢-β-沉香呋喃(1a-nicotinoyloxy-2a,6β-diacetoxy-9β-furoyloxy-11-isobutyryloxy-4β-hydroxyedihydro-β-aga-rofuran),1a-烟酰氧基-2a,6β,11-三乙酰氧基-9β-糠酰氧基-4β-羟基二氧-β-沉香呋喃(1a-nicotinoyloxy-2a,6β,11-triacetoxy-9β-furoyloxy-4β-hydroxydihydro-β-agarofuran),1a-烟酰氧基-2a,6β-二乙酰氧基-9β-苯甲酸氧基-11-乙酰氧基-4β-羟基二氢-β-沉香呋喃(1a-nicotinoyloxy-2a,6β-diacetoxy-9β-benzoyloxy-11-acetoxy-4β-hydroxydihydro-β-agarofuran。

性味辛;苦;凉;小毒

归经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骨折伤痛;闭经;疮疡溃烂;头癣;阴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研末敷。

各家论述1.《贵州草药》:清热透疹,舒筋活络,调经。

2.《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杀虫。治秃疮,黄水疮,骨折肿痛,阴道发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华南紫萁

    药材名称华南紫萁拼音Huá Nán Zǐ Qí英文名rhizome of Vachell's Interrupted Fern别名贯众、大凤尾蕨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

  • 禾叶风毛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禾叶风毛菊药材名称禾叶风毛菊别名线叶风毛菊、占车[藏名]来源菊科禾叶风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Dun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性味微苦,凉

  • 金莲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莲花药材名称金莲花拼音Jīn Lián Huā别名金梅草、金疙瘩来源毛茛科金莲花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和短瓣金莲花T. ledebo

  • 沙枣胶

    《中药大辞典》:沙枣胶药材名称沙枣胶拼音Shā Zǎo Jiāo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茎枝胶汁的干燥品。功能主治治骨折。沙枣胶23克,茜草10克,曼陀罗子15克,硫酸镁30克,明

  • 天水蚁草

    《中药大辞典》:天水蚁草药材名称天水蚁草拼音Tiān Shuǐ Yǐ Cǎo别名下白鼠曲草(《中国药植图鉴》),石曲菇、白调羹(《闽东本草》),山果花、大叶毛鼠曲、碎蚁草、黄花草、碎米花(《江西草药》

  • 尖尾风根

    《中药大辞典》:尖尾风根药材名称尖尾风根拼音Jiān Wěi Fēnɡ Gēn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尖尾风的根。性味辛苦,温。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②《本

  • 檀香泥

    《中药大辞典》:檀香泥药材名称檀香泥拼音Tán Xiānɡ Ní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心材中的树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檀香"条。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 鸭皂树根

    《中药大辞典》:鸭皂树根药材名称鸭皂树根拼音Yā Zào Shù Gēn别名绒祖刺(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洋梅花刺根(《云南经济植物》)。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

  • 白苏叶

    《中药大辞典》:白苏叶药材名称白苏叶拼音Bái Sū Yè别名荏叶(《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化

  • 柠檬桉

    药材名称柠檬桉拼音Nínɡ Ménɡ ān别名香桉来源桃金娘科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 f.,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福建、台湾、广东、四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