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刺柄莲座蕨

刺柄莲座蕨

药材名称刺柄莲座蕨

拼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

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

别名刺柄观音座莲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刺柄观音座莲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iopteris muralis chin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去须根与叶柄,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刺柄观音座莲,大型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2m以上。叶二回羽状,沿中肋疏生棕色鳞片;羽片草质,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68cm,向两端渐变狭,基部和顶部宽约7cm,中部宽约13cm,羽轴长2cm,小羽片约37对,互生或向上部对生,下部的开展,中部以上的稍向上斜;基部的2对椭圆状卵形,长约4cm,宽约1.7cm,下部的羽片较短,宽披针形,长5-6cm,宽1.7-1.8,中部的稍长,披针形,长6.3-7.5cm,宽约1.6cm,上部的与中部相似,有时稍呈镰刀形,基部稍不等,近截形或呈宽楔形,先端短渐尖,叶缘有不规则细锯齿;叶脉分叉,近水平斜展,无倒霆假脉;叶轴具鳞状突起,羽轴背面有多数小刺头突起,腹面具纵沟,向先端具狭翅。孢子囊群跟叶缘约1.5mm处着生,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5-2mm,由12-16个孢子囊组成。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味淡;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痰止咳;解毒消肿。主泄泻;痢疾;肺热咳嗽;瘰疬;痄腮;痈疖;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叶淡,涩,性凉。有清热散结,止咳消肿,止泻的功能。用于肺炎咳嗽、蛇伤、骨折、瘰疬、痈疖、腮腺炎、肠炎及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鬼臼叶

    药材名称鬼臼叶拼音Guǐ Jiù Yè别名八角莲叶(《福建中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叶。原形态形态详"鬼臼"条功能主治治哮喘,背痈溃烂。用

  • 树五加

    《中药大辞典》:树五加药材名称树五加拼音Shù Wǔ Jiā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五加种植物异叶梁王茶的树皮。原形态异叶梁王茶,又名:梁王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有时可达13米,无

  • 金边龙舌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边龙舌兰药材名称金边龙舌兰拼音Jīn Biān Lónɡ Shé Lán别名金边兰、割舌兰、金边假菠萝、金边菠萝麻、金边百年兰来源龙舌兰科龙舌兰属植

  • 黄唇鱼鳃

    药材名称黄唇鱼鳃拼音Huánɡ Chún Yú Sāi英文名chryso-lip gill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黄唇鱼的鳃。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haba flo

  • 大铁扫把

    药材名称大铁扫把别名铁马豆、白豆、蒙自木兰来源豆科大铁扫把Indigofera mengtzeanansis 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消炎镇痛,舒筋活络。主治消炎,脉管

  • 红芋

    《中药大辞典》:红芋药材名称红芋拼音Hónɡ Yù别名红半夏、红岩芋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天南星种植物零余芋的块茎或全株。秋、冬采集。切片晒干。原形态一年生宿根草本,高30

  • 布荆

    药材名称布荆拼音Bù Jīnɡ别名五指疳、五指风、山紫荆(《广西药植名录》),梅哈忍(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山牡荆的根或树干心材。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晒干。

  • 娘娘菜

    药材名称娘娘菜拼音Niánɡ Niánɡ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薄蒴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yrodiclis holosteozides(C.A.Mey.)Fenzl ex F

  • 白丁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丁香药材名称白丁香拼音Bái Dīnɡ Xiānɡ别名麻雀粪、家雀粪、树麻雀来源雀形目文鸟科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L.),以粪便入药。山麻雀Passe

  • 獭胆

    《中药大辞典》:獭胆药材名称獭胆拼音Tǎ Dǎ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胆或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獭肝"条。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