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医家。字浩川。广东南海人。嘉庆十年(1805年)经商澳门,习得种牛痘之法,自身试之并及亲友,均无不验,乃于会馆专司其事,历十余年。后将种痘方法详加记述,纂为《引痘略》(1817年)。为我国
经验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珍珠、牛黄、冰片、黄连、甘草、青黛。为细末,外用适量,吹敷患处。功能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腔糜烂,牙龈疼痛,鼻窦脓肿,耳内流脓,皮肤溃烂等。
病名。出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①指胎气上逆。②指孕后火动胎元而喘。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眉疽。见该条。
病名。《千金要方》卷十八:“蛲虫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疡科选粹》卷五:“侵淫淫烂,岁积月累,蚀肠穿穴者为虫痔。”宜服蝟皮丸或黑玉丹。相当于痔疮病人兼染蛲虫者。
书名。1卷。宋·许叔微撰。本书记载许氏经治医案90例,并以《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加以剖析,论述精要。
选穴法之一。出《素问·咳论》。指五脏病变当取相应经脉五输穴中的输穴(张志聪解释作五脏背俞)进行治疗。
病证名。小儿浮肿的一种类型。因膀胱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膀胱气化不利,水液潴留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腹急(小腹胀急)。治宜化气利水,用五苓散。
【介绍】:晋代医生。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涿县)人。
【介绍】:见李世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