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出《本草纲目》。又名石碱、花碱、水碱。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咸、苦,温。软坚,消积。①治积块,噎膈反胃。内服:3~9克,入丸、散。②治疣赘,研末调敷;虫牙痛,研末填
见小儿药证直诀条。
见《医学广笔记》。即升麻,详该条。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怒气,则上气不可忍,热上抢心,短气欲死,不得气息也。”参见七气、九气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赤车使者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眼科医生。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善治目疾,尤长于针拨内障。
又称咀片。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片、丝、块、段等形状,便于煎汤饮服。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病名。癫病的别称。《证治准绳》卷五:“癫病俗谓之失心风。”详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