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中草药》。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十全大补汤,见该条。
出《吴普本草》。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三。即悬雍肿。详该条。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卷三。由肝经血虚,风热内起所致。可见口眼斜,手足抽搐,眉棱痒动。宜补肝滋肾。内服加味逍遥散或六味地黄丸。
病名。见《外科启玄》。即疔疮之生于鼻内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治宜大剂量清热解毒,佐以止痛排脓,临症须密切观察,预防疔
气功学专著。近人杨践形编著。全书十五章,依次讲述道、中、一、真、师说、法门、坐法、息法、心法、要诀、术语、医、膏肓考、五脏辨、导引术。各章节既繁征博引,义例谨严,又密切联系中医学,特列三章阐述医理,因
证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等篇。指不因天热、运动、服药等正常因素引起的异常汗出。
即“水晶苔”,详见该条。
病证名。见《济生方·虚损》。又称滑精。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