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青丝线

青丝线

药材名称青丝线

拼音Qīnɡ Sī Xiàn

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爵床科植物枪刀药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枝草质,棱柱状,被短柔毛,外表灰褐色,有凹下的纵直脊线,节稍膨大。叶对生,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5厘米,先端短尖至渐尖,全缘,上面微皱缩,被柔毛或秃净。穗状花序短而稍疏散,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下有4片叶状苞片组成的总苞;内有花1朵;萼小,5深裂;花冠管细长,深2唇裂,上唇狭,下唇3裂,长约2.5厘米,紫色,被腺毛;雄蕊2;花柱2裂。蒴果长椭圆形,长约8毫米。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野生于沟边、路边湿地;现多为栽培。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消炎,散瘀,止血,止咳。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治跌打损伤,刀伤:鲜青丝线,捣烂外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尖顶羊肚菜

    药材名称尖顶羊肚菜别名圆锥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尖顶羊肚菜Morchella conica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产生于阔叶林及混交林的地

  • 芭茅

    药材名称芭茅拼音Bā Máo别名竿青、竿芒。出处本品《纲目》始载之,在“白茅”条下云:“芭茅丛生,叶大如蒲,长六七尺,有二种,即芒也。”又云:“五月抽短茎,开花如芒也。”所述乃本种,即芒草中具有短穗的

  • 穬麦蘖

    《中药大辞典》:穬麦蘖药材名称穬麦蘖拼音Kuànɡ Mài Niè别名麦芽(《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裸麦的发芽颖果。原形态裸麦,又名:穬麦(《别录》),草麦

  • 黄芪

    《中国药典》:黄芪药材名称黄芪拼音Huánɡ Qí英文名RADIX ASTRAGALI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

  • 蓼实

    《中药大辞典》:蓼实药材名称蓼实拼音Liǎo Shí别名蓼子(《补缺肘后方》),水蓼子(《东医宝鉴》)。出处《本经》来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置通风干燥处。原形

  • 竹节七

    药材名称竹节七拼音Zhú Jié Qī别名搜山虎、小万年青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搜山虎的根茎。全年可采。去须根,切片晒干。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

  • 三铃子

    药材名称三铃子拼音Sān Línɡ Zǐ别名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歪头菜的根或嫩叶。秋季采收。原形态歪头菜(《救荒本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 披散糖芥

    药材名称披散糖芥拼音Pī Sǎn Tánɡ Jiè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灰毛糖芥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ysimum diffusum Ehrh.采收和储藏:8-9月采集成熟果实,晒干,

  • 喉痧药

    药材名称喉痧药拼音Hóu Shā Yào英文名Hairy Canton sonerilla别名小金香炉、天青地红、尖尾痧、四大天王、桑勒草、红春根藤、田螺掩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

  • 乌贼鱼腹中墨

    《中药大辞典》:乌贼鱼腹中墨药材名称乌贼鱼腹中墨拼音Wū Zéi Yú Fù Zhōnɡ Mò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等墨囊中的墨液。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