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躁

猜你喜欢

  • 鼻隔

    解剖部位。见《医学入门》。指鼻中隔。

  • 是粘的异体字,参见粘汗条。

  • 印堂

    ①体表部位,参见阙条。②经外穴名。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布有滑车上神经的睑上支,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头痛,眩晕,感冒,目痛,鼻衄,失眠,小儿急、慢惊风,产后血晕;

  • 明目流气饮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二方。苍术一两,草决明七钱半,大黄、川芎、细辛、牛蒡子、菊花、防风、白蒺藜、荆芥穗、玄参、蔓荆子、木贼、栀子、黄芩、甘草各五钱。为末,水煎服。治阳明热多,大便实,赤脉成翳

  • 黑木耳

    见《太平圣惠方》。即木耳,详该条。

  • 国老

    出《本草经集注》。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白茯苓

    见《素问玄机原病式》。为茯苓之处方名,详该条。

  • 糖梗

    见《国药的药理学》。为甘蔗之别名,详该条。

  • 硬睑硬睛

    病证名。《银海精微》:“硬睑硬睛者,胞睑睛珠俱木,痛涩难运,膈间积热,风热上壅,气血凝滞,睛睑坚硬。”治法:宜祛风清热,活血散瘀。内服当归活血煎或归芍红花散加减,并可洗。

  • 血虚眩运

    病证名。又作血虚眩晕。《症因脉治·内伤眩晕》:“血虚即阴虚也,形体黑瘦,五心常热,夜多盗汗,睡卧不宁,头面火升,则眼花旋转。火气下降,则旋晕亦止,不比外感之常晕不休,不比痰火之暴发暴作,此血虚眩晕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