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虚喘

阳虚喘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类证治裁·喘症》:“肾阳虚气脱,孤阳浮越,面赤烦躁,火不归元,七味地黄丸人参、麦冬,肾不纳气,身动即喘,阴阳枢纽失交,急须镇摄,肾气汤加沉香从阴引阳都气丸入青铅,从阳引阴。”《杂症会心录·喘症》:“第内伤之喘,有阴虚阳虚之异。……如面白,口不渴,大便泄,手足冷,属阳虚。”方以八味地黄汤。亦可加入人参、紫河车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之属。参见真元耗损喘虚冷上气喘虚喘等条。

猜你喜欢

  • 白龙粉

    出《御药院方》。为玄明粉之别名。研极细,外用少许点眼。治肾水虚衰,肝经邪热,视物不明,或生障翳,胬肉攀睛,或迎风泪出,眼见黑花,或睛涩肿痛,或痒不可忍(《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

  • 方技

    古代泛指有关医药的技术和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按四种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同书又记有“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分别记述了医经七家,2

  • 舌木

    病证名。又称木舌系指舌麻木。《景岳全书》卷二十六:“肝热则舌木而硬。”参见舌痹条。

  • 脾虚经闭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因脾胃损伤,饮食益减,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治宜补脾胃,养气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 少角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角代表木运,故不及之木运称为少角。

  • 少瞑

    证名。闭目曰瞑。少瞑是睡而少寐之意。《灵枢·大惑论》:“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详见不寐条。

  • 似中风

    病证名。指浊火闭阻五脏脉络的五官歪斜症。《慎斋遗书》卷七:“似中风之证,其类不一,要皆阳气闭塞,浊火冒明所致。盖气行则脉行,脉行则五官正,气滞则脉滞,脉滞则五官歪。滞于肝则目邪,滞于心则舌邪,滞于肾则

  • 掐法

    推拿手法名。又称爪法。用指甲按压穴位。用力较重而刺激面积较小,为开窍解痉的强刺激手法。常用于晕厥、惊风等证。《幼科推拿秘书》:“掐者,用大指甲,将病处掐之。”《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之则生痛,而气

  • 皴痛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多由风寒外侵,风盛血燥,寒滞血脉,肤失濡养而成。患处皮肤枯燥,干裂疼痛,甚则皮脱。用葱汤外洗,涂润肌膏。

  • 汗窍

    体表出汗的孔窍。即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