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等。即呕吐。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幼幼集成》卷二方。原名集成沆瀣丹。川芎(酒洗)、大黄(酒洗)、黄芩(酒炒)、黄柏(酒炒)各九钱,黑牵牛子(炒,取头末)、滑石、连翘、炒赤芍药各六钱,薄荷叶、枳壳(麸炒)各四钱五分,槟榔(童便洗、晒)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四时感冒之一。冬末春初,为寒温交替之季,气候忽冷忽热,寒温不常,小儿感受外邪,临床常见:①风寒感冒:发热轻,畏寒重,蜷卧,喷嚏呵欠,宜辛温散邪解表,用葱豉汤加味。②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有汗热不解
伤食之一。一名酒伤。指饮酒过度致伤者。见《证治要诀·伤酒》。《诸病源候论》卷二:“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症见头晕头痛,胸膈痞塞,恶心呕吐,躁动或昏睡等
病名。出《枕芷外科钞》。即小腹痈。见该条。
治法。宣达气机、通调水道的一种利水化湿方法。适用于肺气不宣,脾不运湿,气化不行所致的水湿停滞病症。症见咳嗽气喘,小便不利,肿满身重,或兼有发热等。用越婢加术汤或五苓散等方。
见本经疏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