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车宗辂

车宗辂

【介绍】:

胡宪丰条。

猜你喜欢

  • 红嫩无津舌

    全舌鲜红柔嫩而无津液。为阴虚之候,宜甘寒滋阴。若淡红者,为气阴两虚,宜益气养阴。若津干火盛者,为阴虚火旺,宜滋阴泻火(见《伤寒舌鉴》)。

  • 起痔汤

    见《张氏医通》卷十四。即落痔汤,见该条。

  • 小安肾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香附、川乌、川楝子各一斤,熟地黄八两,茴香十二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四两。前二味用盐四两,水四升同煮,候干剉焙,与余药共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

  • 口唇险症

    口唇反卷、口张气直、口如鱼口、颤摇不定、口不复闭等,均属危重证候。

  • 支沟

    经穴名。代号sJ6。出《灵枢·本输》。别名飞虎。属手少阳三焦经。经(火)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桡两骨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

  • 经水乍多乍少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经水或多或少。详该条。

  • 中风失音

    病证名。系指由中风,邪中经络脏腑,经络瘀滞痹阻所致之失音者。《太平圣惠方》卷十九:“故卒然无音,皆由风邪所伤。”《本草纲目》桂、牡桂、附方:“中风失音,桂着舌下,咽汁。”参见舌瘖条。

  • 脾热身黄

    病证名。小儿黄疸,因脾胃积热而致者。《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夫小儿黄疸者,是热入于脾胃,热气蕴积,与谷气相搏,蒸发于外,故皮肤悉黄,眼赤黄也。”治宜清热解毒。用茵陈丸或三黄散。

  • 实则泻之

    治则。出《素问·三部九候论》。凡属实证可用泻法祛邪。如燥屎、水饮、食滞、停痰、瘀血等症,用泻下、逐水、消导、割痰、祛瘀等法,包括针刺治疗的泻法。

  • 夏鼎

    【介绍】:清代医生。字禹铸,安徽贵池人。长于小儿推拿术,对前人所述小儿三十二种惊风及指纹,进行了从繁到简的整理。著有《幼科铁镜》(1695年刊行),后世小儿推拿医生,多宗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