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龙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张璧条。
见《贵州草药》。为香茅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或用甘草煎水,浸韭子汁,涂儿唇上。
出《神农本草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
见《闺中宝录》。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药物学著作。12卷。明·李中立撰。刊于1612年。本书将药物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人10部,收集药物约近500种,每种先以小字记其产地、形态、气味。次以大字记其主治,首载《神农本草经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昆明鸡血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