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荷莲豆菜

荷莲豆菜

《中药大辞典》:荷莲豆菜

药材名称荷莲豆菜

拼音Hé Lián Dòu Cài

别名团叶鹅儿肠、地花生、痞子草(《贵州民间药物》),荷连豆、水青草、青蛇仔、有米菜(《海南植物志》),串钱草、水荷兰、水流冰、青钱草(《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荷莲豆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光滑,近基部分枝,枝柔弱,长60~90厘米。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圆形至近圆形,宽1~2.5厘米,先端圆而具小凸尖,基部阔楔形或近楔形,3~5脉,膜质;托叶刚毛状。花序疏散,腋生或顶生;花小,绿色,花梗纤细;苞片具膜质边缘;萼片5,狭长圆形,长3~3.5毫米,有3脉,边缘膜质;花瓣5,2裂至中部以下,裂片狭,短于萼片;雄蕊3~5,和萼片对生;花柱短,2裂,基部连合。蒴果卵圆形。种子1至多颗,圆形,压扁,粗糙。花期春、秋。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阴湿地带。分布我国南部至西南部。

性味苦,凉。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微涩。"

②《云南中草药》:"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疮疖痈肿,黄疸,疟疾,风湿脚气。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风湿,黄疸,散痞块。"

②《广西药植名录》:"消炎,消肿,解毒,清热。治热疮,疮疖,痈毒,蛇伤,眼膜炎,小儿疳积及小儿哮喘。"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利湿退翳。治黄疸,疟疾,翼状胬肉,骨折,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泡酒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黄疸:团叶鹅儿肠、金针花各一两。煎水服。

②治风湿脚气:团叶鹅儿肠一两。泡酒服。

③治痞块:团叶鹅儿肠捣烂,炒热包患处。(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荷莲豆菜

药材名称荷莲豆菜

拼音Hé Lián Dòu Cài

别名团叶鹅儿肠、水蓝青、水冰片、穿线蛇、串莲草、水荷兰、野豌豆尖、对叶莲、青芳草、粉丹草、对节草、月光草、金玉藤、十二时草、田日星、倒藤匙、地花生、痞子药、月亮草、野豌豆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荷莲豆单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maria diandra Bl.[D.cordata(L.) Willd. Ex Roem. Et Schult. Subsp. Dianda(Bl.)Duke;D.cordata(L.)Willd.ex Roem.et Schult.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光滑.近某部分枝,枝柔弱,长60-90cm。单叶对生,膜质;叶柄短;托叶刚毛状;叶片卵圆形至圆形,长1-1.5cm,宽1-1.2cm;先端圆而具小凸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近楔形;基出脉3-5,花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花小,绿色,花梗纤细,有短柔毛;苍片具膜质边缘;乌片5,狭长圆形,长3-3.5mm,有3脉,边缘膜质;花瓣5,先端2裂,裂片狭,短于萼片;雄蕊3-5,与萼片对生;花柱短,柱头2-2裂,基部联合。蒴果卵圆形,2-3瓣裂。种子1至多粒,圆形,压扁,有疣状突起。花期春,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阴湿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全 草长60-90cm。茎光滑,纤细,下部有分枝。叶对生,完整者卵圆形至近圆形,长1-1.5cm,宽1-2cm,叶脉3-5条,膜质;具短叶柄,顶生或腋生绿色小花。气微,味微涩。

化学成分全草含荷莲豆素(cordacin)[1],琥珀酸(suc-cinic acid), a-菠菜甾醇(a-spinasterol),已酸(capro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o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2],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硝酸钾(potassium nitra-te)[3],荷莲豆碱(cprdatamine)[4]。

药理作用本品所含抗白血病物质荷莲豆素,对人类白血病细胞和上皮细胞组织培养的MIC分别为< 0.25μm/ml和10ug/ml,并能延长白血病鼠的半数生存时间,毒性低且无积蓄[1]。

性味苦;性凉

归经肝;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黄疸;水肿;疟疾;惊风;风湿脚气;疮痈疖毒;小儿疳积;目翳;胬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或泡酒;或绞计。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复方①治黄疸:团叶鹅儿肠、金针花各一两。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②治风湿脚气:团叶鹅儿肠一两。泡酒服。③治痞块:团叶鹅儿肠捣烂,炒热包患处。(选方均出《贵州民间药物》)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治风湿,黄疸,散痞块。

2.《广西药植名录》:消炎,消肿,解毒,清热。治热疮,疮疖,痈毒,蛇伤,眼膜炎,小儿疳积及小儿哮喘。

3.《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利湿退翳。治黄疸,疟疾,翼状胬肉,骨折,疮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梨果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梨果榕药材名称梨果榕别名舶梨榕、水石榴、梨状牛奶子来源桑科梨果榕Ficus pyriformis Hook. et Arn.,以茎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性味涩

  • 金缕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缕梅药材名称金缕梅别名木里仙、牛踏果来源金缕梅科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 Oliv.,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化学成分含山柰醇、槲皮素及紫云

  • 东方狗脊

    《中药大辞典》:东方狗脊药材名称东方狗脊拼音Dōnɡ Fānɡ Gǒu Jǐ别名大叶狗脊、镰叶狗脊(《中国药植图鉴》),凤凰尾(《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乌毛蕨科植物东方狗

  • 调羹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调羹树药材名称调羹树别名痄腮树来源山龙眼科调羹树Heliciopsis lobata (Merr.) Sleum.,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淡、涩,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

  • 辉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辉葱药材名称辉葱别名宗娃[藏名]来源百合科辉葱Allium splendens Willd.,以全草、籽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全草:发散风寒,止痢。主治感冒头痛,

  • 鸭脚木叶

    《中药大辞典》:鸭脚木叶药材名称鸭脚木叶拼音Yā Jiǎo Mù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叶,夏、秋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脚木皮"条。

  • 斑楮头红

    药材名称斑楮头红拼音Bān Chǔ Tóu H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斑点楮头红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var.maculata

  • 玉蜀黍根

    《中药大辞典》:玉蜀黍根药材名称玉蜀黍根拼音Yù Shǔ Shǔ Gēn别名抓地虎(《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纲目》来源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

  • 峨眉半边莲

    《中药大辞典》:峨眉半边莲药材名称峨眉半边莲拼音é Méi Bàn Biān Lián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秋季采挖,晒干。

  • 蟾蜍胆

    《中药大辞典》:蟾蜍胆药材名称蟾蜍胆拼音Chán Chú Dǎn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胆。化学成分蟾蜍的胆汁成分,可分为高级胆汁酸与胆汁醇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