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苦蘵

苦蘵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蘵

药材名称苦蘵

拼音Kǔ Zhī

别名灯笼草天泡子、天泡草、黄姑娘、小酸浆、朴朴草、打额泡

来源茄科酸浆属植物苦蘵Physalis Pubescens L.,以果、根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用于咽喉肿痛,腮腺炎,急慢性气管炎,肺脓疡,痢疾,睾丸炎,小便不利;外用治脓疱疮。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汁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苦蘵

药材名称苦蘵

拼音Kǔ Zhī

别名敢、黄蒢(《尔雅》),蘵敢草(《尔雅》郭璞注),小苦耽(《本草拾遗》),灯笼草鬼灯笼、天泡草、爆竹草、劈拍草(《江西民间草药》),灯笼泡草(《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2):8.1966),响铃草、响泡子(《湖南药物志》),绿灯、野绿灯(《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茄科植物苦蘵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茎斜卧或直立,多分枝,有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卵圆形或长圆形,长约4~8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斜圆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的浅锯齿:叶柄长可达4厘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约5毫米;萼钟状,长约5毫米,上端5裂,裂片披针形或近三角形,端尖;花冠钟状,淡黄色,直径5~7毫米;雄蕊5,花药矩圆形,纵裂;子房二室,花柱线形,柱头具不明显的两裂片。浆果球形,直径约8毫米,光滑无毛,黄绿色;宿萼在结果时增大,膨大如灯笼,长可达2.5厘米,具5棱角,绿色,有细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田野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酸浆果红素,即玉蜀黍黄素二棕榈酸酯。

性味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苦,无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酸,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龈肿,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①《江西民间草药》:"治天疱疮,大头风,指疔,牙龈肿痛,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治咽喉肿痛。肺痈,腮腺炎;小便不利,血尿。牙龈肿痛,天疱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煎水含漱或熏洗。

注意《江西民间草药》:"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百日咳:苦蘵五钱,水煎,加适量白糖调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②治咽喉红肿疼痛:新鲜苦蘵,洗净,切碎,捣烂,绞取自然汁一匙,用开水冲服。(《扛西民间草药验方》)

⑧治牙龈肿痛:苦蘵八钱。煎水含漱。(《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苦蘵五钱至八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水肿(阳水实证):苦蘵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分作二次,饭前口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⑥治天疱疮:苦蘵茎叶三、四两。煎水洗,一日二次。鲜草更好。

⑦治大头风,头面浮肿放亮,起疙瘩块,作痒:苦蘵茎叶二两。煎水,放面盆内,用布围住熏之。鲜草更好。

⑧治指疔:苦蘵鲜叶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二、三次。(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灯笼草制成糖浆内服,每日3次,10天一疗程,共服三疗程。每疗程结束后停药3~5天。按剂量分3组:㈠大剂量组:每日量相当生药干品150克。观察50例,有效49例,其中显效39例。㈡中剂量组:每日量相当生药干品100克。观察45例,显效16例,总有效37例。㈢小剂量组:每日相当干生药50克。观察91例,显效36例,总有效67例,本品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均较明显;始效时间一般在服药后3~6天。单纯型疗效优于喘息型。副作用:少数觉胃部不适,头晕、头痛及失眠。

②治疗黄疸

灯笼草(全草)2株,煎取浓汁加糖适量,每日分2~3次服。治疗5例均获愈。

③治疗睾丸炎

灯笼泡草2两,黄皮根1两,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2天。治疗20余例,均取得较好疗效。

④治疗细菌性痢疾

苦蘵1两,水煎服,每天2次,连服1~4天。治疗100例,有效率为95%。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蘵

药材名称苦蘵

拼音Kǔ Zhī

英文名all-grass of Downy Ground-cherry

别名蘵、黄蘵、蘵草、小苦耽、灯笼草鬼灯笼、天泡草、爆竹草、劈拍草、响铃草、响泡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尔雅》郭璞注:蘵草,叶似酸浆,花小而白,中心黄,江东以作葅食。

2.《本草纲目》:酸浆、苦蘵,一种二物也,但大者为酸浆,小者为苦蘵,以此为别。败酱亦名苦蘵,与此不同。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苦蘵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alis pubescens L.[P.esquirolii Levl. Et Vant.;P.bodinieri Levl. Et Van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苦蘵,一年生草本,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高30-50cm。茎多分枝,分枝纤细。叶柄长1-5cm;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表,长3-6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不等大牙齿,两面近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花萼钟状,5中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淡黄色,5浅裂,喉部常有紫斑,长4-6mm,直径6-8mm;雄蕊5,花药蓝紫色或有时黄色,长1.5mm。浆果球形、直径1.2cm,包藏于宿萼之内。宿萼膀胱状,绿色,具棱,棱脊上疏被短柔毛,网脉明显。种子圆盘状,长约2mm。花、果期5-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山谷林下及村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入西南。

性状性状鉴别,茎有分枝,具细柔毛或近光滑,叶互生,黄绿色,多皱缩或脱落,完整者卵形,长3-6cm,宽2-4cm(用水泡开后展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或有疏锯齿,果实,球形,橙红色,外包淡绿黄色膨大的宿萼,长约2.5cm,有5条较深的纵棱。气微,味苦。

以全草幼嫩、色黄绿、带宿萼多者为佳。

化学成分苦蘵全草含魏察苦蘵素(withangulatin)A,14α-羟基粘果酸浆内酯(14α-hydroxyixocarpanolide),24,25-环氧维他内酯D(24,25-epoxyvitanolide D),酸浆双古豆碱(phygrine)。

茎、叶含酸浆苦味素(physalin)B、D、E、F、G、H、I、J、K,5,6-二羟基二氢酸浆苦味素B(5,6-dihydroxydihydrophysalin B),苦蘵内酯(physagulin)A、B、C、D、E、F、G,叶中还含14α-羟基-20-去羟基粘果酸浆内酯(vamonolide)及炮仔草内酯(physangulide)。

药理作用抗癌作用,苦蘵全株乙醇提取物中分了得到酸浆苦味素F(I)和D(II)。化合物I在体外试验中对5种人肿瘤细胞株(肝癌HA22T、宫颈癌HeLa、鼻咽癌KB、直肠癌Colo-205、肺癌Calu-1)和3种动物肿瘤细胞株(黑素瘤H1477、喉表皮癌Hep-2、神经胶质瘤8401)有效,其中抗肝癌作用最强,对HeLa细胞作用次之。在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体内试验I也表现出抗癌活性。而化合物II体内、体外皆无效。

性味味苦;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主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煎水含漱或熏洗。

各家论述1.《江西民间草药》:治天疮,大头风,指疔,牙龈肿痛,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

2.《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治咽喉肿痛,肺痈,腮腺炎;小便不利,血尿。牙龈肿痛,天疱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马蓼

    药材名称大马蓼拼音Dà Mǎ Liǎo别名蓼草、旱苗蓼、白辣蓼来源蓼科蓼属植物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辛、苦,凉。

  • 石鮅鱼

    《中药大辞典》:石鮅鱼药材名称石鮅鱼拼音Shí Bì Yú别名桃花鱼(《脊椎动物分类学》),宽鳍鱲鱼(《鱼类分类学》)。出处《本草抬遗》来源为鲤科动物宽鳍鱲鱼的全体。原形

  • 老虎俐

    药材名称老虎俐拼音Láo Hǔ Lì别名把守天门、天下无敌手、不可摸、艾麻草、圆齿艾麻出处始载于《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全缘火麻树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cni

  • 山稔根

    药材名称山稔根拼音Shān Rěn Gēn英文名Downy Rosemyrtle Root, Root of Downy Rosemyrtle别名岗稔根、当梨根、刀莲头、多年片、哆呢根、多年头、哆啤子

  • 酒饼叶根

    药材名称酒饼叶根拼音Jiǔ Bǐnɡ Yè Gēn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辛,平,无毒。功能主治浸酒,治风湿性关节炎,肠胃寒痛。用法用量内服

  • 鸡翔草

    药材名称鸡翔草别名多叶棘豆、长肉芽草、狐尾藻棘豆来源豆科鸡翔草Oxytropis myriophylla (Pall.)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内蒙古。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

  • 多花猕猴桃茎叶

    药材名称多花猕猴桃茎叶拼音Duō Huā Mí Hóu Táo Jīnɡ Yè别名红蒂砣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阔叶猕猴桃Actinidialatifolia(Gardn.etChamp.)Mer

  • 山铁树叶

    《中药大辞典》:山铁树叶药材名称山铁树叶拼音Shān Tiě Shù Yè别名剑叶木、乌猿蔗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山铁树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灌木。叶互生,聚生于

  • 肚拉

    药材名称肚拉拼音Dù Lā别名都拉参、都拉(《四川中药志》),对对参、双参、萝卜参、土败酱(《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西南囊苞花的根。春季发苗前,或秋后苗茎

  • 六棱菊

    药材名称六棱菊拼音Liù Lénɡ Jú别名百草王、六耳铃、四棱锋、六达草、六十瓣、四方艾、三面风来源为菊科臭灵丹属植物六棱菊Laggera alata (Rox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