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芭蕉油

芭蕉油

《中药大辞典》:芭蕉油

药材名称芭蕉油

拼音Bā Jiāo Yóu

别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于茎干近根部切一直径约5厘米的小孔,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渗出,插以导管,引流入容器供用。或以嫩茎捣烂绞汁亦可。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②《纲目》:"甘,冷,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止渴,解毒。治热病烦渴,惊风,癫痫,高血压头痛,疔疮痈疽,汤火伤。

①《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并女人发落,止烦渴及汤火疮。"

②《本草图经》:"治暗风痫病,涎作晕闷欲倒者,饮之得吐便瘥。"

③《岭南采药录》:"外涂痈疽,结核热。"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中耳炎。"

⑤《四川中药志》:"内服一小碗治红丝疔疮;外擦脑顶,治高血压头痛。"

复方①小儿截惊:芭蕉汁、薄荷汁,煎匀,涂头顶(留囟门)、涂四肢(留手足心)。(《卫生杂兴》)

②治中耳炎:用竹筒斜插在芭蕉茎上,取茎内流出的汁滴入耳心,一日三、四次。(《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芭蕉油

药材名称芭蕉油

拼音Bā Jiāo Yóu

英文名Juice of Japanese Banana

别名芭蕉汁、芭蕉树水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茎中的汁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a basjoo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将近茎根部刺破取流出汁液,用瓶子装好,密封备用。或以嫩茎捣烂绞汁亦可。

原形态芭蕉,多年生丛生草本,高2.5-4m。叶柄粗壮,长达30cm;叶片长圆形,长2-3m,宽25-30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花序顶和,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10-16朵,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cm,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先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cm,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黟 以,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mm。花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地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资源分布:我国台湾可能有野生。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渴;解毒。主热病烦渴;惊风;癫痫;高血压头痛;疔疮痈疽;中耳炎;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50-250ml。外用:适量,搽湖;或滴耳;或含漱。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并女人发落,止烦渴及汤火疮。

2.《本草图经》:治暗风癎病,涎作晕闷欲倒者,饮之得吐便瘥。

3.《岭南采药录》:外涂痈疽,结核热。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中耳炎。

5.《四川中药志》:内服一小碗治红丝疔疮;外擦脑顶,治高血压头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泡泡草

    《中药大辞典》:泡泡草药材名称泡泡草拼音Pào Pào Cǎo别名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缘毛鸟足兰

    药材名称缘毛鸟足兰拼音Yuán Máo Niǎo Zú Lán别名假天麻、蜡烛花、鸡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缘毛鸟足兰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tyrium ciliatum Lindl.采

  • 通光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通光散药材名称通光散拼音Tōnɡ Guānɡ Sàn别名乌骨藤、大苦藤、通关散、黄木香、下奶藤来源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 (R

  • 毛赪桐

    药材名称毛赪桐别名大叶白花灯笼、九连灯来源马鞭草科毛赪桐Clerodendron petasites (Lour.) Moore [C. viscosum Vent.],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台湾、浙江、

  • 花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花叶秋海棠拼音Huā Yè Qiū Hǎi Tánɡ别名山海棠、公鸡酸苔、花酸苔来源秋海棠科花叶秋海棠Begonia cathayana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

  • 卷毛耳草

    药材名称卷毛耳草别名红花耳草、野甘草来源茜草科卷毛耳草Hedyotis mellii Tutch.[Oldenlandia mellii (Tutch.) Chun],以全草及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江

  • 粉条儿菜

    药材名称粉条儿菜拼音Fěn Tiáo ér Cài别名肺筋草、小肺筋草[四川]、金线吊白米、蛆儿草、蛆芽草来源百合科肺筋草(粉条儿菜)属植物肺筋草Aletris spic

  • 栗寄生

    药材名称栗寄生拼音Lì Jì Shēnɡ别名柃寄生、螃蟹脚、吊兰、胡龙须、方叶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出处栗寄生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栗寄生,云南栗树上有之。长条下垂,扁茎密

  • 竹沥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沥药材名称竹沥拼音Zhú Lì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 henonis(Mitf.)Sta

  • 阿利藤

    药材名称阿利藤拼音ā Lì Ténɡ别名念珠藤(《广州植物志》),瓜子藤、瓜子英、山红木、过山香、春根藤、过骨边(《福建民间草药》),瓜子金(《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七里香(《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