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腹胀

腹胀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一作腹。指腹部胀满不适,或腹部胀大。《诸病源候论·腹胀候》:“腹胀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阳气外虚,受风冷邪气,风冷,阴气也。冷积于府藏之间不散,与脾气相壅,虚则胀,故腹满而气微喘。”《张氏医通·腹满》:“腹胀诸证,虽属寒者多,属热者少,然世治胀,喜用辛温散气之药。……有气虚不能裹血,血散作胀,必其人大便不坚,或时结时溏,溏则稍减,结则渐加,小便清利,甚则浑白如泔,其脉缓大而滞,气口益甚,慎不可用辛温耗气之药,宜四君子去白术木香泽泻当归、芍药,以固其气中之血。有血虚不能敛气,气散作胀,必其人烦热便燥,小便黄数,其脉浮数而弦,人迎尤甚,慎不可用苦寒伤胃之药,宜四物汤去地黄加黄芪肉桂甘草、煨姜,以和其血中之气。外因六气成胀,藿香正气散内因七情成胀,沉香降气散。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膨胀,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而濇,局方七气汤浊气在上,则生膜胀,生姜泻心汤加木香、厚朴。脾胃不温,不能腐熟水谷而胀,附子理中汤。肾藏虚寒,不能生化脾土而胀,济生肾气丸。”食积虫积痰饮等亦可导致腹胀。详腹胀诸条。

猜你喜欢

  • 山蜡梅叶

    见《中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又名香风茶、岩马桑、毛山茶。为蜡梅科植物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的叶。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地。辛,凉。解表祛

  • 轮上一颗如赤豆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轮,指风轮,故又名风轮赤豆。多由肝经积热,气血瘀滞所致。症见黑睛上有颗粒状突起,白睛一束赤脉追随直上黑睛,绕布颗粒,状若赤豆,抱轮红赤,羞明流泪。常见于体弱儿童和青年,容易

  • 喉嗌

    解剖学名称。指咽喉。《灵枢·经脉篇》:“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之气,下络喉嗌。”参见咽喉、嗌、咽等条。

  • 总经

    推拿穴位名。详总筋条。

  • 滋肾息风汤

    《医醇賸义》卷一方。当归、菊花各二钱,熟地黄、菟丝子各四钱,枸杞子、巴戟天、豨莶草各三钱,天麻八分,炒独活一钱,大枣十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治肾风,症见头目眩晕,心中悬悬,惊恐畏人,常蒙被而卧。

  • 任度

    【介绍】:宋代医生。据记载一患者因麻风病常吃蛇肉,引致吞食即吐的病症。任度以芒硝、大黄等为之治愈。

  • 挢引

    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挢是举起、翘起和矫正的意思,引即导引。指按摩和导引法。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挢,……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

  • 珠中气动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头风痰火所致。“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青烟也。……动而定后光冥者,(眼)内证成矣”(《张氏医通》卷八)。类今之玻璃体混浊,参见云雾移睛条

  • 肺恶寒

    恶,有畏恶之义。《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肺恶寒。”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寒气侵袭而伤卫外之阳气,也可直接侵犯肺经;又肺主气,寒则气滞,故恶寒。《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形寒寒饮则

  • 程琎

    【介绍】:参见程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