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腰背反张

猜你喜欢

  • 杜善方

    【介绍】:唐代医家。京兆(今陕西境内)医工,将药物按性味功用分类解释。删去重复,又附以诸药制使畏恶解毒相反相宜者为一类,撰《本草性事类》1卷,佚。

  • 王叔和

    【生卒】:公元三世纪【介绍】:西晋时期著名医家。名熙。高平(今山西高平,一说山东济宁)人。曾任太医令,对脉学有较深刻的研究,集录其前代文献中有关脉学的内容结合个人的体会,编成《脉经》10卷,列述二十四

  • 六合

    ①经别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分成的六对组合,故名。即以足太阳经别、足少阴经别为一合,足少阳经别、足厥阴经别为二合,足阳明经别、足太阴经别为三合,手太阳经别、手少阴经别为四合,手少阳经别、手厥阴经别为五合

  • 幼科指南

    书名。又名《幼科医学指南》。4卷。清·周震撰于1661年。1789年始有初刊本。卷1为儿科歌赋及议论;卷2为小儿杂症;卷3~4分别论述小儿心、肝、肺、脾、肾诸经病证及医案。现有近代刊本数种。

  • 四虎饮

    《疫痧草》方。大黄、黄连、犀角、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黄、青黛。水煎服。治烂喉痧,痧点虽透而喉烂极盛,目赤便闭,神烦舌绛,脉象弦数,疫火盛者。

  • 三敛子

    见《广东新语》。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呕汁

    证名。指呕吐清水或涎沫。《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素问吴注》卷十二:“寒气乘之故发呕,湿气乘之故涌出涎汁。”详吐清水、吐涎沫条。

  • 轮上一颗如赤豆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轮,指风轮,故又名风轮赤豆。多由肝经积热,气血瘀滞所致。症见黑睛上有颗粒状突起,白睛一束赤脉追随直上黑睛,绕布颗粒,状若赤豆,抱轮红赤,羞明流泪。常见于体弱儿童和青年,容易

  • 桑条

    出《本草图经》。即桑枝,详该条。

  • 皂角丸

    ①《世医得效方》卷六方。皂角、枳壳、羌活、桑白皮、槟榔、制杏仁、麻仁、防风、白芷、陈皮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温水或蜜汤吞下。治风秘。②《奇效良方》卷二十九方。炙皂角子、枳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