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生篇》。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疟之一。《素问·刺疟篇》:“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治宜小建中汤、橘皮散等。参见五脏疟条。
血液运行的通道。简称脉。详该条。
病名。《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药物学著作。20卷。明·倪朱谟撰。刊于1624年。收载药物约670余种。汇集引录《神农本草经》等以及当时各家的本草文献,进行了归纳补正,并删去繁复,附以验方。卷首列本草图,绘制较精细。
病名。见《东医宝鉴》卷一。指老花眼,参见该条。
【介绍】:见支秉中条。
眦的异体字详目眦条。
元、明、清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的高级官职。元代置太医院使2人,始设于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官阶正二品,以后各代略有增减,其官阶亦有变化。参见太医院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