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素问·痹论》。①指寒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痹症。又名着痹、湿痹。《素问·长刺节论》:“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圣济总录》卷十九:“肌痹,其状皮肤弗营,肌肉瘾(同顽)厚而不仁是也
病名。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多系血气虚衰,风邪入侵,痰湿蕴结所致。症见眼睑知觉迟钝,甚至麻木不仁。宜养血祛风除痰,用正容汤加减。
指实邪结聚的病夹有虚证,邪盛正虚。如臌胀病,症见腹胀满、二便不利、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减、气短乏力、脉弦细等,为气血郁结的实证夹脾肾不足的虚象。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胡椒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大腹皮之别名,详该条。
如梯状的正骨器械。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用于肩关节脱臼的复位:先用小梯两个相对而立,木棒从两梯股中过架起,并在木棒中段用棉垫包裹垫好,置于患肩腋下,医者握患臂拔伸,即复其位。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千金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葛应雷条。
见横络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阳漏之别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