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干漆之别名,详该条。
《外台秘要》卷六引《延年》方。前胡、大黄、炙枳实各七分,桂心、干姜、吴茱萸各五分,茯苓四分,芍药六分,炙厚朴、陈皮各十分,杏仁七十枚。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服后稍停饮酒任性,以气宣下泄为度
《石室秘录》卷六方。大黄、甘草各五钱,当归四两,炒荆芥、黄芩、防风各三钱,黄芪、茯苓各三两。水煎服。治汤火所伤,遍身溃烂。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胁痛。详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中叶【介绍】:明代医家。字文蔚。松江(今上海松江)人。其父徐枢曾任太医院院使。1445年(正统十年)荐入太医院,先在御药房任职,1448年(正统十三年)升为御医,1451年(景泰二年
见《广东中草药》。为倒吊蜡烛之别名,详该条。
即天庭。《灵枢·五阅五使》:“五官已辨,阙庭必张。”详天庭条。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
见《河北药材》。为蟋蟀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清·王子固《眼科百问》:“此心火乘于肝木,俗作谓攀睛是也。”详胬肉攀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