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腹泄
病名。《不居集》卷二十一:“直腹泄,饮食入口,少顷即出。”即直肠泻。详该条。
病名。《不居集》卷二十一:“直腹泄,饮食入口,少顷即出。”即直肠泻。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家。撰《太和济要方》五卷。宋·庞安时曾引用“唐大和年(827~840年),徐氏撰《济要方》”,年属大和,疑即此书。
即语声重浊。详该条。
正色之一。详该条。
病名。出《治疗大全》。指疔生于手背威灵穴。证治见手发背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独胜散第一方,见独胜散条。
痔疾外治法之一。出《太平圣惠方》卷六一。用枯痔药物如灰皂散、三品一条枪等敷在痔核上,或用枯痔注射剂注射于痔核内,使痔核干枯、坏死、脱落而愈的方法。适用于二、三期脱出的内痔,绞窄性内痔,内痔兼有轻度贫血
经外奇穴名。《针灸大成》:“睛中二穴,在黑眼珠正中,……治一切内障,年久不能视物。”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金针拨白内障术。
见《本草纲目》。为苦芺之别名,详该条。
牙齿枯槁。①由于肾火蒸腾,使肾水枯竭所致。《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②衰老象征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③热病若见齿槁,则为热邪熏蒸之象。治宜清泻热毒
病名。《刘涓子鬼遗方》卷四。“阳气大发,消脑,名曰脑漯。其色不乐,项痛如刺以针,头乘心者,不治。”即脑疽。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