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学大辞典》。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家。好仙释,后学医,医术高明。撰有《议论备豫方》一书。已佚。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即膈证。多因心情抑郁,寒热不调,食饮伤损等所致。《圣济总录》卷六十二:“人之胸膈,升降出入,无所滞碍,命曰平人。若寒温失节,忧恚不时,饮食乖宜,思虑不已,则阴阳拒隔,胸脘否塞,故名膈气。”一名鬲气。参
【介绍】:明代医家。字若旸。江苏江阴县人。精于医,活人很多,著《医理发微》,佚。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黔囊》。即冬虫夏草,详该条。
见针灸全生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谵语。详该条。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明初医生。名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精通医术,尤擅长小儿科。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任职太医院。著有《千金宝鉴》,已佚。子野僧、孙时中都继承医业,为当地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