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豆汤

甘豆汤

普济方》卷三六一引《汤氏宝书》:甘豆汤

药方名称甘豆汤

处方黑豆1合,甘草1两(切)。

功能主治小儿初生,下胎黄。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一握,能解五脏热毒。夏月产者,尤宜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引《汤氏宝书》

幼科类萃》卷三:甘豆汤

药方名称甘豆汤

处方甘草1钱,黑豆2钱,淡竹叶10片。

功能主治小儿胎热。

用法用量方中淡竹叶剂量原脱,据《医统》补。

摘录幼科类萃》卷三

《千金》卷二十四:甘豆汤

药方名称甘豆汤

处方大豆汁、甘草

功能主治中乌头、巴豆毒。

各家论述甘草解百药毒,此实如汤沃雪,有同神妙。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大豆汁解百药毒,余每试之,大悬绝不及甘草,又能加之,为甘豆汤,其验尤奇。

摘录《千金》卷二十四

洪氏集验方》卷四:甘豆汤

药方名称甘豆汤

处方黑豆1两,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脚肿。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原脱,据《普济方》补。

临床应用脚肿:郭镇廷圭知县云,昔年太学士人,围闭中,多患脚肿,至腹则死。前后如此者非一人。后有施此方,服之皆愈。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四

《直指》卷十五:甘豆汤

药方名称甘豆汤

处方黑大豆2合,甘草2钱。

功能主治诸热烦渴,大小便涩;及内蓄风热入肾,腰痛,大小便不通;血淋,诸淋。

用法用量生姜7片,井水煎汁服。

摘录《直指》卷十五

猜你喜欢

  • 白眼药

    药方名称白眼药处方月石1两,荸荠粉3钱,梅片5分,麝香5厘。制法上药先以净月石为极细末,以荠粉飞净,再研,以后梅片、麝香和入。功能主治一切老眼糊涂,迎风流泪,外内翳障。摘录《青囊秘传》

  • 立止哮喘烟

    药方名称立止哮喘烟处方曼陀罗花1两5,火消1钱,川贝1两,法夏8钱,泽兰6钱,冬花5钱。制法上为细末,用老姜1片,捣烂取汁,将药末合匀,以有盖茶钟1只,盛贮封固,隔水蒸1时久,取出,以熟烟丝10两和匀

  • 龙肤散

    药方名称龙肤散处方天南垦(牛胆制者)8钱,雄黄半钱,甘草半钱,天竺黄2钱,朱砂1钱,麝香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伤寒瘟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实壅嗽,惊风潮搐,中暑冒闷。用法用量每服1字,薄荷汤

  • 吹鼻通顶散

    药方名称吹鼻通顶散别名通顶散处方滑石1分,瓜蒂7个(为末),麝香半钱,胡黄连1分(末),蟾酥半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鼻塞,不闻香臭。用法用量通顶散(《圣济总录》卷一一六)。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 加味八味汤

    药方名称加味八味汤处方熟地3钱,山药3钱(炒),山萸肉1钱半,丹皮1钱,云苓2钱,泽泻1钱,巴戟3钱(去心,盐水炒),菟丝子1钱半,远志1钱半(去心,盐水炒),韭子1钱(炒),茵陈5分,附子5分,上元

  • 雷头泻肝散

    药方名称雷头泻肝散处方黄芩桔梗大黄芒消车前子 川羌活黑参当归知母各3克龙胆草1.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清肝泻火,滋阴明目。治雷头风,耳中雷鸣,头旋发热,瞳神色变,成红黄青白黑不定。用法用量以水40

  • 海带丸

    药方名称海带丸处方海带、贝母、青皮、陈皮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瘿气久不消。用法用量《种福堂方》有海藻。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 丹雄丸

    药方名称丹雄丸处方丹砂(研)1钱,腻粉3钱,巴豆7粒(去皮心膜,出油),乳香(研)半钱,麝香(研)半钱,雄黄(研)半钱,砒霜(研)半钱。制法上为细末,水浸,炊饼心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鬼疟。用法用

  • 加味凉膈煎

    药方名称加味凉膈煎处方风化消1钱,煨甘遂8分,葶苈子1钱半,苏薄荷1钱半,生锦纹1钱(酒洗),白芥子8分,片黄芩1钱半,焦山栀3钱,青连翘1钱半,小枳实1钱半,鲜竹沥2瓢,生姜汁2滴(同冲)。功能主治

  • 流气饮子

    《全生指迷方》卷三:流气饮子药方名称流气饮子处方紫苏叶青皮当归(洗)芍药乌药茯苓桔梗半夏(汤洗七遍,焙干,为末,姜汁和,阴干)黄耆枳实(麸炒,去瓤)防风各15克甘草(炙)橘皮(洗)各23克木香7.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