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瓶蕨

瓶蕨

药材名称瓶蕨

拼音Pínɡ Jué

英文名Auriculed Bristlefern, Auriculed Filmy Fern

别名热水莲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瓶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manes uriculatum Bl.[Vandenboschia auriculata(Bl.)Cope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中型附生蕨类,植株高15-30cm。根茎坚硬,灰褐色,长而横走,被黑褐色有光泽的多细胞节状毛,后脱落;叶腋间的芽密被节状毛。叶膜质,远生,相距3-5cm,沿根茎在同一平面上排成2行,互生,平展或稍斜出;叶柄长4-8mm,基部被节状毛,无翅或有狭翅;叶片披针形,长15-30cm,宽3-5cm,孢子叶与营养叶相似,但较狭且分裂较细,一回羽状;羽片18-25对,互生,无柄;卵状长圆形,长2-3cm,宽1-1.5cm,密接,基部上侧有阔耳片,并常覆盖叶轴,边缘不整齐羽裂达1/2;不育裂片狭长圆形,长4-5mm,宽3-4mm,先端有钝齿,每齿有小脉1条;孢子叶裂片常缩狭或仅一单脉;叶脉多回二歧分叉;叶轴有狭翅或近无翅。孢子囊群顶生于向轴的短羽片上,每羽片10-14个;囊苞狭管状,长2-2.5mm,口部截形,不膨大,具浅钝齿;囊群托突出口外,长约4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700m的溪边树干上或阴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生肌止血。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干品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平。有止血生肌的功能。外用治外伤出血及刀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尖菜

    药材名称山尖菜拼音Shān Jiān Cài英文名all-grass of Hastate Cacalia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尖子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c

  • 凤眼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眼草药材名称凤眼草拼音Fènɡ Yǎn Cǎo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果实。秋末采果,晒干。性味苦

  • 吉林乌头

    药材名称吉林乌头拼音Jí Lín Wū Tóu英文名Root of Kirin Monkshood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莨科植物吉林乌头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

  • 仙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桃草药材名称仙桃草别名蚊母草来源为玄参科婆婆属植物仙桃草Veronica peregrina L.的带虫瘿的全草入药。春夏间花后采集带虫瘿的全草(小虫未逸出之前),立即在烈日下晒

  • 地血香

    《中药大辞典》:地血香药材名称地血香拼音Dì Xuè Xiānɡ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广西中草药》),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苦竹笋

    《中药大辞典》:苦竹笋药材名称苦竹笋拼音Kǔ Zhú Sǔn别名苦笋(《食疗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苗。性味①《纲目》:"苦甘,寒。"②《本草求原

  • 走边疆

    药材名称走边疆拼音Zǒu Biān Jiānɡ别名红铧头草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鸡腿堇菜的叶。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有白色短毛。根茎短。茎直立,常数

  • 红根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根草药材名称红根草别名红根子、红地胆、根下红、关公须、落地红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黄埔鼠尾Salvia prionitis Hanc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性

  • 水皂角

    药材名称水皂角拼音Shuǐ Zào Jiǎo别名关门草、山梅豆(《东北药植志》),金豆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水通(《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扁豆(《贵阳民间药草》),山茶叶(《东北常用中

  • 牙刷草

    药材名称牙刷草拼音Yá Shuā Cǎo别名凤尾茶、小山茶、香苏茶、半边红花、云松茶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 Vant.,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