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隆
【介绍】:
清代医家。字杏圃。铜陵(今安徽芜湖)人。辑有《怀少集》一书(1758年刊)。
【介绍】:
清代医家。字杏圃。铜陵(今安徽芜湖)人。辑有《怀少集》一书(1758年刊)。
同啜。饮、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歠热稀粥。”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石膏(碎)30克,知母18克,羚羊角、薄荷叶、连翘、僵蚕各6克,金线重楼、蝉蜕(去足)各4.5克。水煎服。治小儿出疹,表里俱热,或烦躁引饮,或喉疼声哑,或喘逆咳嗽。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忧虑过度,肝脾郁结,使气机逆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病证名。多因风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壅塞肺系,气道受遏而失音。症见头昏身热,烦渴,汗出,咳嗽,喉痛失音。治宜疏风宣肺,止咳利咽。用银翘散、粘子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瘖、暴瘖等条。
见博爱心鉴条。
【介绍】:北宋医家。字和甫。对于医理有较深的研究,撰有《养生必用方》(又名《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或《初虞世方》)一书,受到医家的重视。
病证名,指小儿形体消瘦,体质羸弱。小儿脾胃脆弱,易虚易实,如果喂养不当,或患泻痢等症,损伤脾胃功能,使之食欲不佳,甚至不能饮食,影响气血生化,肌肤得不到营养,则可渐至体羸而消瘦。临床有挟冷、挟热的区别
见《太平圣惠方》。即皂角刺,详该条。
大指与中指间之指,居大指之次,故称。即手第二指,又名食指、次指、大指次指。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指眼生翳膜积厚如螺者,参见翳膜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