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先期,详该条。
皮色枯槁无华。见于久病、津液气血严重耗损的患者。《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参夭然不泽条。
【介绍】:见刘邦永条。
即瘛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瘛疭条。
证名。《嵩崖尊生书》卷八:“五窍出血,耳目口鼻一齐出血,药不及煎,死在顷刻,先将水当面喷几口,急分开头发,用粗纸数层蘸醋令透,搭在囟门,血即止,次用当归一两煎好,磨沉降香五钱,加童便服,血自归经,然后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手心毒见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三十六号益象方。桃仁(去皮尖)、红花、苏木各一钱,青皮八分,乌药四分,独活六分,白蒺藜(去刺,捣末)一钱二分。水煎服。治痧症血结不散。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简称《类聚方》,2600卷,已佚。
见《饮片新参》。为太子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