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草药》。为天文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腰痛。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蒙古族。任尚膳院使,统领尚食、尚药局。
病证名。指齿衄之因于虚火者。《医门补要》卷上:“病后中虚,使脾不统血,无根之火,逼血上涌牙缝而出,脉虚弦,用六味汤加肉桂三分,引火下降。误与苦寒制火,反大涌出,不治。若胃经实火,口臭脉数有力,宜投犀角
即心阴虚。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①心之下、膈之上的部位。病位深隐难治,病情危重的患者,称为病入膏肓。一说膏肓指膈中之病(见《肘后备急方》)。②经穴名。即膏肓俞。属足太阳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详膏肓俞条③十二经原穴
出《本草图经》。即白药子,详该条。
疝之别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详疝条。
【介绍】:唐代道家。知医,善摄生,撰有《摄生录》3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