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痰

热痰

痰证之一。①指痰水与热相搏的病症。《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否膈,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噏噏而热,故云热痰也。”②即火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若由于外感而生者,……四曰热痰,即火痰也。多烦热燥结,头面烘热,或为眼烂喉闭癫狂嘈杂,懊憹怔忡,其色亦黄,宜清气化痰丸清热导痰汤。”③指痰聚于心者。《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在心曰热痰,其色赤,结如胶而坚,多烦热,心痛口干唇燥,喜笑,脉必洪,宜半黄丸。”一名心经热痰。参见该条。④指素有痰疾因外感而喘咯咳唾者。《泰定养生主论》:“热痰者,因食辛辣烧炙煎煿,重裀厚褥及天时郁勃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此五种之痰。”参见痰证条。

猜你喜欢

  • 吊马桩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 竹沥磨犀角饮子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犀角。用竹沥二合磨浓汁,量儿大小,分减服之,日三至四次。治小儿心热,惊悸。

  • 矮松

    见《安徽中草药》。为千层塔之别名,详该条。

  • 篡(cuàn 攒)

    会阴部。位于前后阴之间。《素问·骨空论》:“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

  • 郑汝炜

    【介绍】:明代医生。字明甫。祖籍安徽,迁居到江苏武进。精于医术,尤其长于用药,曾任太医院医官。后来隐居民间,行医六十年,治病效果较好。著有《外科宗要》,已佚。

  • 束骨

    ①骨骼部位名。相当第五趾跖关节部分。《释骨》:“小指(趾)本节后曰束骨。”②经穴名。代号BL65。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膀胱经。输(木)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第四趾底

  • 本草乘雅

    见本草乘雅半偈条。

  • 养生论

    养生著作,三国·嵇康著。景元中(206-263)被司马昭杀害。此文当在公元263年以前写成,是古代养生学著述中较早的一篇。该文存梁昭明太子《文选》中。其中有一段重要佚文未被选入,后载入《医心方》。佚文

  • 小儿惊痫

    病证名。①小儿痫证之因惊而发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发作成痫也。”②发搐轻证和重证的混称。《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惊痫者……轻者,但耳热面赤,

  • 巫咸

    上古时代巫医,相传为帝尧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