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疳

水疳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水疡。多因风火湿热相搏,攻冲头目所致。《张氏医通》卷八:“忽然一珠,生于睥眦气轮之间者多,若在风轮,目必破损。有虚实大小之殊,实者小而痛甚,虚者大而痛缓,状如黑豆,亦有横长而圆者,头风人多有此患,清空膏选用。”据诸家记载,本病“与木疳相似,但部分稍异,色亦不同,黑者属水”(《审视瑶函》)。参见木疳条。

猜你喜欢

  • 积热小舌

    病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因肝胃二经火毒飞腾,所以帝丁(即悬雍垂)长硬,白衣裹满,咽物不下,右关之脉浮大,用六味汤加山栀、连翘、黄芩、黄柏、生石膏、滑石、葛根、木通、草河车;服玉枢丹……。”

  • 石药尔雅

    书名。2卷。唐·梅彪撰于806年。本书集唐以前道家炼丹术中所用药物、丹方的各种隐名(指秘而不宣的别名)以及有关资料编成,内容基本上与医学无关。现有《丛书集成》本。

  • 双喉痹

    病名。多由肺胃积热复感风毒所致。见《喉科秘旨》卷上:“生于上腭关内,两边形如榄核,痛而难食。”咽喉两边肿痛,面赤腮肿,甚或肿连项外,汤水难咽。语声难出,脉洪大。治宜疏风清热、解毒。用银翘散、清咽散、六

  • 双燕口风

    病名。《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帝中两边,靠于上腭左右俱有。皆红肿不能吞咽,甚至肿出舌上来,连舌亦痛。用刀之法,宜靠肿处将刀轻轻刺破,切不可深。”

  • 冲风泣下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即迎风流泪。详该条。

  • 产后郁冒

    病名。①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郁指郁结而气不舒,冒指昏矇而神不清。因产后失血过多,汗出腠理不密,寒邪乘虚侵袭所致。由于正气内虚,不能驱邪外达,反逆而上冲。症见头眩目瞀,郁闷不舒。《金匮要

  • 热在皮肤

    证名。与热在骨髓相对而言。一般指邪热在体表浮浅处的病症。亦作表热里寒解。又有释为真寒假热者。参见热在骨髓及有关各条。

  • 风木之脏

    指肝脏。肝在五行中属木,在五气中属风,故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官。”临床上肝阳易上亢化风,表现

  • 持续运针法

    指针刺得气后不间断地进行捻转或提插等运针操作。使患者一直保持明显的针刺感应,持续时间视病情而定。

  • 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书名。即宋·陈文中所撰《小儿病源方论》与《小儿痘疹方论》的合刊本。参见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