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有头疽

有头疽

病名。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即现代医学外科之痈。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多因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膏粱厚味湿热火毒内蕴,使内脏积热营卫不和,邪阻肌肤而成。临证有虚实之分。初起患部色红发热,根束高肿,疮头如粟米,一个至多个不等。疼痛剧烈,身热口渴便秘溲赤,脉洪数,舌红苔黄者为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外用金黄膏贴敷,腐肉不去用九黄丹或五五丹;若疮面大,腐肉难脱,则应手术切除,腐去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初起疮形平塌,根形漫肿,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脓迟,脓质清稀,神疲少食,面色无华,脉数无力,舌绛或淡者属虚证。若偏于阴虚者,内服竹叶黄芪汤;若气血双虚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同时可加桑柴火烘法。本病若因失治或误治而发生陷证者,参见陷证条。

猜你喜欢

  • 甘李根白皮

    出《金匮要略》。即李根皮,详该条。

  • 实热呕吐

    病证名。胃中实热郁积而致的呕吐。《古今医统》:“胃中郁热,饮食积滞而呕者,则恶食恶寒,烦闷膈满,或渴喜凉,闻食则吐,服药亦吐,脉洪大而数,此皆实热者也。”胃中郁热者,用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大黄、

  • 雷击散

    《急救异痧奇方》方。又名救急散、累济散、雷公救疫丹、暑疫散。皂角、细辛各三钱半,朱砂、雄黄各二钱半,薄荷、藿香各三钱,枯矾、白芷各一钱,桔梗、防风、木香、贯众、陈皮、法半夏曲、甘草各二钱。为细末,每用

  • 白微滑苔舌

    舌苔薄白而微滑的舌象。舌质淡红,为外感风寒表证,宜辛温发汗解表治之(见《伤寒舌鉴》)。

  • 扭法

    推拿手法。用手指挟住肌肤,反复扭转,使局部皮肤呈现紫红色。多用于肩颈部和腰背部,有排除风邪的作用,本法与揪法相似,但揪法揪有转动。

  •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火内烧红,或放于耐火容器中间接用火煅,使其质变松脆。如牡蛎、龙骨、瓦楞子,明矾等。

  • 手太阴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经筋从手大指

  • 疠气

    即戾气。详该条。

  • 足胫冷

    按诊。病人自觉足胫冷,或医生按之较正常冷,主阳虚。

  • 热劳

    病名。见《圣济总录·热劳门》。指虚劳病之呈现热象者。《金匮翼·热劳》:“热劳者,因虚生热,因热而转虚也。”症见身热,面赤,头痛,心神烦躁,口渴,怔忡、盗汗,饮食无味,倦怠多卧,消瘦,或口舌生疮等。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