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里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本大同
证名。指眼胞浮肿。目窠,下眼胞。即目下肿。《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称为“目窠上微拥。”《诸病源候论·水肿候》:“脾病则不能制水,故水气独归于
病名。指虽能饮食而四肢活动迟钝、不能收持之症。《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华氏中藏经·论肉痹》:“肉痹者,饮食不节,膏粱肥美之所为也。脾者肉之本,脾气已失,则肉不荣,肉不荣则肌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糙苏之别名,详该条。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即宽筋藤,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为海浮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小金樱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恶阻。详该条。
出《外科启玄》卷三。即熏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