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导饮丸

导饮丸

儒门事亲》卷十二: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青皮陈皮三棱(炮)广茂(炮)黄连枳壳(麸炒)各30克大黄黄柏各90克 香附子(炒)黑牵牛各12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气滞水停,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晕,冷食不消,宿酒不散,身热恶寒战栗,头项痛,腰脊强,状如伤寒;以及饥困伤暑,食饮不进,时时呕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胁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生姜汤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济阳纲目》卷十一: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苍术1两,白茯苓1两,独活7钱,黄连5钱,吴茱萸3钱。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服。

功能主治水饮。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一

普济方》卷一三九: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木香1两,茴香1两,槟榔1两,青皮1两,橘皮1两,黑牵牛2两,甘遂2两,大戟2两,干姜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心下痞鞭痛,噫气不转,腹与右胁满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或5丸,以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九

御药院方》卷五: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三棱(炮)3两2钱,蓬莪术(炒)3两2钱,青皮(去白)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白术1两半,槟榔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木香1两,白茯苓(去皮)1两半,半夏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痰涎,进饮食。主风痰气涩,膈脘痞满,停饮不消,头目昏眩,手足麻痹,声重鼻塞,神困多睡,志意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以生姜汤送下。渐加至100丸。

注意猪肉、荞面。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猜你喜欢

  • 腰子散

    药方名称腰子散处方黑牵牛(炒熟)白牵牛(炒热)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补肾,散寒,逐水。治水湿下注致成阴囊水肿,状如水晶,重坠而胀,阴汗时出,或痛或痒,苔薄腻,脉弦。用法用量每服9克,猪腰1副,薄切开

  • 丁皮丸

    药方名称丁皮丸处方丁香皮1两,陈橘皮(去白)1两,荆三棱(煨,切)1两,槟榔1两,青木香1分,麝香(别研)2两,蓬莪术(煨,切)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微炒,再捣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行

  • 芥子丸

    药方名称芥子丸处方芥子2升。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上气呕吐,脐腹绞痛。用法用量每服7丸,寅时井花水送下,日2次。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见《圣济总

  • 龟头散

    《圣惠》卷九十二:龟头散药方名称龟头散处方龟头1枚(枯头者,涂酥,炙令黄焦),卷柏1两,龙骨1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大肠虚冷,久脱肛。用法用量每次1钱,敷上,挼按纳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二《圣

  • 瑞金散

    药方名称瑞金散处方片子姜黄120克牡丹皮莪茂红花当归赤芍药川芎桂心延胡索各45克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温经活血。治妇人血气撮痛,经前呕吐,疼痛,及月经不通。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酒25毫升,

  • 山楂粥

    药方名称山楂粥处方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 砂糖10克制法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功能主治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以及食积停滞、

  • 沉香紫菀丸

    药方名称沉香紫菀丸处方紫苑茸1两,南星(姜制)1两,白附子1两,茯苓1两,郁李仁1两,沉香5钱,甘草5钱,枳实5钱,辰砂5钱,白豆蔻8钱,陈皮8钱,槟榔7钱,苏子7钱,半夏(法制)7钱,五味子7钱,干

  • 羚翘解毒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羚翘解毒丸药方名称羚翘解毒丸处方金银花360克牛蒡子(炒)240克荆芥穗180克连翘360克薄荷240克甘草150克桔梗240克竹叶180克淡豆豉150克制法上九味,共研为细粉

  • 调经种玉丸

    药方名称调经种玉丸处方香附(四制)8两,杜仲(姜汁炒)8两,川芎4两,白芍4两,当归身4两,干地黄4两,陈皮4两,小茴香(酒炒)4两,玄胡索(微炒)4两,肉苁蓉(酒炒)4两,青皮(陈者,麸炒)4两,炒

  • 冷香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冷香汤药方名称冷香汤处方良姜(二钱)附子(炮.去皮脐.二钱)甘草(炙.二钱)干姜(炮.一钱)丁香(三分)草果(一钱半)功能主治治伏暑,引饮燥渴,过食生冷成霍乱。用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