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竹林寺轮应禅师《女科秘旨》。多因产后失血,多汗耗伤津液或阴虚火旺,火燥液涸所致。症见咽干口渴。治宜生津止渴。方用生脉散加花粉,石斛,知母。若因火燥液涸,消渴饮水不止,治宜滋阴降火,生津止渴,
即神仙太一膏,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安耶。即仆参,见该条。
见心圣图说要言条。
为牙齿所在之处。《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见《分类草药性》,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后世称小肠气,即疝气。《太平圣惠方》卷七:“肾气虚微,为邪冷之气所侵,传注于小肠,则令小肠连阴疼痛,故号盲肠气也。”宜服荜澄茄散,手足逆冷者,绿云丸方。或如手法整复,嵌顿严重者宜手术松解。
证名。见《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
【介绍】:见徐昇泰条。
病名。指痨瘵病的咳嗽。传作传染解。《医学入门》卷五:“传症痨咳,即干咳、劳咳久者。”参见干咳、劳咳、痨瘵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