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中风是外感风邪之意,与猝然倒地、口眼斜的中风不同。太阳中风的特征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注解伤寒论》卷二:“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也。……以卫为阳,卫外者也,病则不能卫固其外,而皮腠疏,故汗出而恶风也。”《伤寒溯源集·中风正治》:“中风,风伤卫也。……感之则为中风矣。然非独春令为然也,四时皆有之,唯春时为当令耳。发热者,风邪客于卫而郁蒸也,汗出恶风者,风邪袭于毛孔卫气不能司其开阖之常,玄府不闭,故汗自出,腠理疏而不克任受风寒,故恶风也。”参见太阳病条。

猜你喜欢

  • 颐养诠要

    养生类著作。清·冯曦撰,全书4卷。卷1怡神,卷2葆摄,卷3修炼,卷4格言。作者注重养神,认为“多忧虑之人,饮食不为肌肤,则知养神当先于养形也。”并推崇太乙真人养生七法:一少言语养内气;二戒色欲养精气;

  • 壁蟢

    见《外科全生集》。即壁钱,详该条。

  • 杼疽

    病名。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寒湿侵袭所致。《疡医准绳》卷四:“……颈上两耳后生疽,何如?曰:此名杼疽。初不甚肿,但痛痒不时而出清水,渐渐长大如玳瑁斑点者是也……急服八阵散、夺命丹。”类似乳突结核。

  • 益脾

    即健脾。详该条。

  • 大豆荚

    见《文山中草药》。为大麻药之别名,详该条。

  • 脾痿

    病名。指肉痿。《医宗必读·痿》:“脾痿者,肉痿也。”详肉痿条。

  • 风热乳蛾

    病名。乳蛾之因于风热而发者。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可选用清咽利膈汤,广笔鼠粘汤等加减。参见乳蛾条。

  • 緛戾(ruǎn lì 软利)

    緛,短缩;戾,扭转。《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緛戾。”指厥阴之气致病,为筋肉拘急短缩,肢体屈曲扭转。

  • 镫骨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镫,故名。

  • 素问悬解

    书名。清·黄元御撰注。13卷。成书于1755年。本书将《素问》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