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医院

太医院

古代医疗机构名。系专门为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保健组织。始设于金代,元、明、清各代均设太医院。其管理官员和医师等的职称常有变动,名目不一。如金设太医院提点、使、副使、判官等官职,总管全院的各类事务,并选拔技术优良的人员充任管勾、正奉上太医副奉上太医等职。元太医院先后有宣差、尚医监提点等,其他有关职称繁多,不及备载。参见太医署、太医院提点等条。

猜你喜欢

  • ①指病情突变,阴阳相离,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及其证候。《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临证指南医案·脱》徐灵胎评语:“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

  • 感冒退热冲剂

    见《中药制剂手册》。大青叶、板蓝根各3公斤,草河车、连翘各1.5公斤。用煮提法提取三次,各煮沸一小时,过滤浓缩至9公斤左右,放冷加入一倍量95%乙醇,搅匀,沉淀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加

  • 背输穴

    即背俞穴。详该条。

  • 妇科心法要诀

    书名。6卷(即《医宗金鉴》卷44~49)。清·吴谦等编。卷44调经及经闭诸证;卷45崩漏、带下、癥瘕、积、痞、痃、癖、疝等病及嗣育;卷46胎前诸症;卷47~48生育及产后;卷49乳症、前阴及妇科杂症。

  • 气血辨证

    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之一。即以气、血的病证为纲进行辨证。属气血痰食辨证的一部分。详该条。

  • 脾足太阴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阴脾经。详该条。

  • 风疮

    出《片玉心书》,即胎毒疮疥。见该条。

  • 恶中

    类中风之一。见《万病回春》。又名中恶。因冒犯不正之气所致。《医宗必读·类中风》:“恶中,……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闭口紧,昏晕不知人。宜苏合香丸灌之,俟少醒,服调气平胃

  • 黄喇嘛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 乱疔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三十六丁。见该条。